洶湧的馬蹄聲仿佛雷鳴隆隆,數以千百計的幽州鮮卑騎兵如潮水般鋪開前進。這些鮮卑人的裝備雖較拓跋鮮卑要強些,仍然算得寒酸,隻有極少數人著甲,使用的武器也五花八門,顯然是曆年來戰鬥繳獲所得,不曾經過整理。不過,威聲震動中原的鮮卑騎兵從來都不依賴這些外在之物。北方寒苦艱難的生活培養了他們強壯的體魄;鍛築了他們堅忍耐戰、悍不畏死的性格;賦予了他們人人善馬、來去如風的擅長。與中原漢地的居民相比,這些鮮卑人是徹頭徹尾的野人;他們一無所有,故而也從不顧忌,毫不猶豫地願意用生命來搏取酋長渠帥所賜予的榮華富貴。
對於他們而言,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敵人又是誰,根本就不重要。在過去的十數年裏,這些凶猛的鮮卑人從北疆到中原往複奔忙,隻要縱馬奔馳、殺戮、掠奪、奸淫,肆意行動之後還會獲得相當的恩賞……那樣的生活可真是簡單而快意。
但過去的那些累累暴行,終究有著足以向洛陽朝廷交代的大義名分。今日之戰,卻是隸屬於朝廷的軍隊毫無理由地向另一支朝廷軍隊發動進攻,這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鮮卑戰士無須在意,但他們的首領卻還有些顧忌。因此,這支軍隊全不打任何旗號,純以鳴鏑、號角或者此起彼伏的尖銳哨聲互相聯係,給大晉朝廷保留了最後一點顏麵。憑借著鮮卑部民自幼共同結隊漁獵所建立的默契,縱使沒有旗幟引領,鮮卑戰士們由千人隊至百人隊、十人隊層層號令,依舊如臂使指。
騎兵們不緊不慢地前進,隊列向兩翼遠遠地延展開去。在騎隊中央,稍許突出陣列的位置,是幽州刺史王浚麾下的精銳虎班突騎。這支騎兵約摸千人,由王浚十餘年來招募恩養的胡晉各族死士組成,人馬都披掛沉重的鐵鎧,外罩以雜錦戰袍。遠遠望去,深黑色的鐵甲在清晨的陽光下爍爍生輝,甲胄下的騎士與戰馬仿佛渾然一體。而那些大槊、長刀、鐵椎等沉重的武器揮舞如風的時候,如同一頭鋼筋鐵骨的猙獰巨獸亮出了尖利的爪牙咆哮向前,那一股令人生畏的強悍氣勢,足以使任何敵人心膽俱裂。足足千名披甲騎士彙聚在一起衝鋒,簡直非人力所能阻擋。
北疆胡族無不擅用騎兵,然而出於各地區的不同條件,具體到各部族,運用騎兵的方式又有差異。東部鮮卑諸族近百年來不斷與中原朝廷貿易,由於邊疆關塞不嚴,大量的精金良鐵被走私到草原上,又逐漸獲得大量的漢地流人充作工匠,所以逐漸建立起了相當規模的鐵甲騎兵隊伍。在作戰時,彼等每先以甲騎具裝的精銳重騎衝鋒陷陣,所擊輒如天雷轟頂,無不摧破;待敵人陷入混亂之後,再用輕騎緊隨而上擴大戰果,盡情屠戮。這樣的戰法,一方麵以良馬勁箭之利壓倒晉人的軍隊,另一方麵又以甲胄軍械之精良壓倒北疆胡兒,不愧是北疆雄長的得意之技。
這支重騎的首領是段務勿塵的侄兒,段部鮮卑之中與段文鴦齊名的勇將段末波。段末波今年三十五歲,正是一名沙場悍將威望、武力俱臻高峰的時候。此人成名遠早於段文鴦,被視為東部鮮卑中最為強悍的騎兵將領。整支虎班突騎之中,倒有多一半是因為他的威名前來投靠的。此刻兩軍距離尚遠,這條披頭散發、身軀宏偉如山的巨漢並未投入虎班突騎的隊列裏,而是架馬隨著驃騎大將軍王浚身後,小心控製著落後半個馬身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