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山整天悶在家裏也不是個事,所以當聽說他要進山遊玩,也就沒有太多的意見,隻是叮囑他要注意安全。
秦嶺山脈北麓,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山穀,被稱為秦嶺七十二峪。秦嶺七十二峪在今天已經是秦嶺重要的代名詞之一,秦嶺七十二峪對關中城市群的發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秦嶺北麓到底有多少條峪道?峪道內都有什麼資源?峪道對三秦人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等等問題,從古至今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近些年政府沿秦嶺北坡修了環山公路,修通了從市區通往秦嶺的幾條寬闊的公路,現如今從市區到山邊開車隻需30分鍾左右,民眾探訪秦嶺72峪會非常便利,也有很多公交線路通往秦嶺。
山中水資源豐富,山水自上而下流出山穀,當地的農民於是就沿著河道建起了許多農家樂,吸引著城裏人前來遊玩。
還有人覺得這樣還不過癮,更是進到了深山裏麵去尋幽探險。麵對著巍峨的群山,也沒有必要每座山都要爬上去,於是他們通過放飛無人機,並通過無人機的視角來欣賞大自然的風光。
李山在轉了幾趟公交車後,這才來了秦嶺山腳下,下了車又沿著進山的公路步行向山裏進發,當一輛輛私家車接二連三經過他身邊,開向山中之後,李山這才發現,秦嶺山也不像以往那樣屬於世外桃源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的普及使得距離不再是問題,隻要是有路的地方,便有人類活動的蹤跡。
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山是無法完成自己的事,迫使他隻能向著更偏僻的山中前進。
盡管已進入到了深山中,但還是時不時地碰到一些徒步穿越的驢友,他們大多是組隊進行的,最少的也有三個人,當他們跟獨自一人行進的李山交錯而過的時候,他們的臉上無不帶有一種驚愕的神情。
秦嶺山脈山體高大,西窄東寬,西段南北寬度約150千米,向東逐漸展寬,東部寬200千米以上。山體嶺脊海拔2000—2500米,相對高度為1500—2000米,山高坡陡,穀深流急,不少山峰海拔超過2500米。
山中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石海遺跡遍布,有些山峰終年雲霧繚繞,氣象萬千,風雲變幻,猝不及防。有些區域氣候比一般高山地區更複雜且多變,一天有四季,常年出現狂風、大雨、冰雹、暴雨、濃霧、冰雪等惡劣天氣,山峰陡峭、石海茫茫。
秦嶺山以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其海拔高、攀登難度大,氣候變化無常,氣候環境惡劣,晝夜溫差較大,無人區較長,給原本事故不斷而又沒任何安全設施和安全標誌的穿越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隱患,遇到惡劣天氣就十分危險。
另外秦嶺山中有些地方還處於原始狀態,甚至也有大型野獸出沒,一個人進入山中不能不說是相當的危險。
盡管李山也盡量把自己打扮成驢友模樣,但從穿著以及身上攜帶的裝備看,怎麼看都顯得不太專業,而且還是獨自一個人,因此這些裝備較為齊全的驢友,就十分好奇眼前這個另類的驢友。
當然,對於秦嶺山中的危險,李山也是知道一些的,他也不敢單獨一個人走的太遠,以自己目前的經驗,麵對山中一些突發情況還不足以從容應對。因此,他打算隻沿著山脊前進,絕不能冒冒失失跑到雪線以上去。
李山專揀一些偏僻的地方行走,他想避開其他人,畢竟這次演示的東西非常隱秘,絕不能為外人所知曉。
當來到一處不知名的山腳下時,這裏已經沒有人活動的蹤跡了,就是那些驢友也沒有見到一個。
就是這裏了!
李山轉頭看了看,見周圍都是原始森林,樹木茂密,並不適合無人機的飛行,又向山上看去,隻見隨著山勢的不斷升高,越到山頂樹木越是稀少,因此,他隻能選擇繼續向著山上進發。
李山默默地在樹林中走著,頭頂上的樹葉隨風擺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耳邊也不時傳來一兩聲不知名的鳥鳴聲。
一路向上,當他爬上山頂後,這裏已沒有什麼高大的植物了。
從下了公交車一路步行進山,李山已經走了近四五個小時了,而且又爬上了這麼高的山,盡管有著一指禪的功底,但此刻也是氣喘籲籲,身上已出滿了汗,恨不得光了膀子,而此刻站在山頂遭山風一吹頓覺寒砌入骨,渾身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