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9 年秋天,匈奴再次對漢朝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動用十萬大軍,殺入漢朝邊境重鎮上穀郡,大肆燒殺劫掠。然而這次漢武帝卻采取了出人意料的策略:他沒有直接救援上穀,相反集中了四萬精銳騎兵,兵分四路直接殺入匈奴境內。

漢武帝這麼做,是非常大膽的,一來以攻對攻,迫使匈奴撤退救援;二來牽著敵人鼻子走,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可謂一舉兩得。

但戰鬥的結果,卻又是一敗塗地,四路漢軍中,公孫敖率領的部隊,與匈奴主力遭遇,一番硬碰硬較量,就被消滅了七千多人。

李廣更倒黴,遇到了三倍於己的匈奴軍,部隊全軍覆沒。而公孫賀更丟人,他的軍隊連匈奴的影子都沒見著,走了沒多遠,聽說其他兩路戰敗,嚇得立刻跑回來了。

而且這三位將領,都是漢軍中的名將,尤其是李廣,號稱飛將軍,不但在漢軍中名聲很大,連匈奴人也很敬佩他。連他們都敗得這麼慘,對漢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

然而得知戰敗的漢武帝,卻既沒有生氣,更沒有沮喪,相反非常高興,連吃飯都多吃了不少。因為四路漢軍中的最後一路—— 青年將領衛青率領的這一路,這次卻打了勝仗,趁著匈奴不防備,率軍一路打到了匈奴的後方重鎮龍城,斬殺敵人七百多。

另外三路損失了好幾萬,隻有衛青斬殺了幾百人,總的算來,漢軍這次還是敗了,但漢武帝卻不看這個。他高興的是,如果漢軍改變被動防禦的思路,轉為主動出擊,是有機會打敗匈奴的。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終於找到了一位他夢寐以求的,具有卓越軍事才能,可以帶領漢軍取得勝利的統帥—— 衛青。


小貼士

李廣:號稱飛將軍,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作戰勇敢,經驗豐富,是漢武帝登基前,最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漢朝名將。他帶兵的風格非常寬鬆,效仿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的特點,軍中條令甚少,但部隊戰鬥力強悍,士兵們樂得為他效力,是漢軍中的一支勁旅。但在漢匈全麵戰爭爆發後,李廣卻屢受挫折,很少能打勝仗,一直到過世,都未能因戰功封爵。初唐文人王勃感慨他的遭遇,曾有“李廣難封”的名言。

公元前129 年秋天,匈奴再次對漢朝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動用十萬大軍,殺入漢朝邊境重鎮上穀郡,大肆燒殺劫掠。然而這次漢武帝卻采取了出人意料的策略:他沒有直接救援上穀,相反集中了四萬精銳騎兵,兵分四路直接殺入匈奴境內。

漢武帝這麼做,是非常大膽的,一來以攻對攻,迫使匈奴撤退救援;二來牽著敵人鼻子走,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可謂一舉兩得。

但戰鬥的結果,卻又是一敗塗地,四路漢軍中,公孫敖率領的部隊,與匈奴主力遭遇,一番硬碰硬較量,就被消滅了七千多人。

李廣更倒黴,遇到了三倍於己的匈奴軍,部隊全軍覆沒。而公孫賀更丟人,他的軍隊連匈奴的影子都沒見著,走了沒多遠,聽說其他兩路戰敗,嚇得立刻跑回來了。

而且這三位將領,都是漢軍中的名將,尤其是李廣,號稱飛將軍,不但在漢軍中名聲很大,連匈奴人也很敬佩他。連他們都敗得這麼慘,對漢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

然而得知戰敗的漢武帝,卻既沒有生氣,更沒有沮喪,相反非常高興,連吃飯都多吃了不少。因為四路漢軍中的最後一路—— 青年將領衛青率領的這一路,這次卻打了勝仗,趁著匈奴不防備,率軍一路打到了匈奴的後方重鎮龍城,斬殺敵人七百多。

另外三路損失了好幾萬,隻有衛青斬殺了幾百人,總的算來,漢軍這次還是敗了,但漢武帝卻不看這個。他高興的是,如果漢軍改變被動防禦的思路,轉為主動出擊,是有機會打敗匈奴的。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終於找到了一位他夢寐以求的,具有卓越軍事才能,可以帶領漢軍取得勝利的統帥—— 衛青。


小貼士

李廣:號稱飛將軍,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作戰勇敢,經驗豐富,是漢武帝登基前,最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漢朝名將。他帶兵的風格非常寬鬆,效仿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的特點,軍中條令甚少,但部隊戰鬥力強悍,士兵們樂得為他效力,是漢軍中的一支勁旅。但在漢匈全麵戰爭爆發後,李廣卻屢受挫折,很少能打勝仗,一直到過世,都未能因戰功封爵。初唐文人王勃感慨他的遭遇,曾有“李廣難封”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