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千足蜉(2 / 3)

易陌塵低聲道:“老唐不會出什麼事吧?”

李雲帆看著車廂:“不知道,但應該沒有危險。”

此時,煙屁股走過來:“大哥,我有點事想和你單獨說。”

李雲帆觀察了四下,掏出煙,與煙屁股走到較遠的地方。

易陌塵站在那兒,看了一眼慶全,又看向在遠處交談著什麼的錢斯年和喬銅,張大根就站在兩人身後不遠處,而在另外一個方向,金古思在那兒活動著四肢,顯得十分鬆快。

車廂內,唐千林扭頭看著那尊佛像,又問高橋次郎:“有什麼事嗎?”

高橋次郎脫下軍服,連裏麵的襯衣都脫掉了,然後轉身朝著唐千林。

高橋次郎轉身的一刹那,唐千林看到他左肩背部的位置,有一條奇怪的傷疤,像是被砍了一刀後又被縫合過一樣,不過那傷疤卻是血紅色的,而且還在微微跳動。

“看清楚了嗎?”高橋次郎側頭問道。

唐千林依然在仔細看著那古怪的傷疤:“這是什麼?”

高橋次郎卻道:“這個問題我還想請教您。”

高橋次郎忽然間用了尊稱,這讓唐千林意識到,這個所謂的傷疤不僅僅是在困擾著他,還有可能會危害到他的性命。

唐千林搖頭:“像傷疤但應該不是傷疤,為什麼會出現在你身上?”

高橋次郎也不直接回答問題,隻是邊穿衣服邊回答:“有人告訴我,隻有你能救我。”

“誰告訴你的?”唐千林立即問,同時也明白,的確有同行在幫助日本人,否則高橋次郎不會說出這種話。

高橋次郎係好紐扣:“對不起,我不能告訴你是誰。”

唐千林知道,此時再繞圈子沒有任何意義:“我想,就是這個人告訴了你們關於薩滿靈宮的事情,對嗎?”

高橋次郎注視著唐千林道:“我現在就想知道,我有沒有救?”

唐千林冷冷道:“我為什麼要救你?對我而言,我恨不得你們這些侵略者全都慘死。”

高橋次郎聞言也動了怒:“你救我的命,我保你們平安。”

唐千林冷笑道:“你自身難保,怎麼保我們平安?”

“非似山我比你們都熟悉,我在那裏待了六年,這是第一。”高橋次郎坐下,給自己點了一支煙,“第二,特種情報處為你們設了一個局,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個局是針對李雲帆的,即便是他不承認與張大根認識,但隻要不入這個局,他遲早會暴露,隻要李雲帆暴露,那麼將他父親李清翔所屬的軍統駐哈爾濱情報小組連根拔起,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高橋次郎的話,讓唐千林無比震驚,他完全沒想到,日本人連這些情報都已經獲知了,可他們為什麼不對李雲帆動手?另外,高橋次郎為什麼要對自己說這些?

高橋次郎看著唐千林道:“唐先生,請坐,我們還有十分鍾的時間可以聊聊,十分鍾內,你聽完我的理由和條件,再做決定,如果你不願意和我做交易,那麼咱們最終麵臨的就是魚死網破。”

唐千林落座:“你的理由是什麼?”

“我不想成為實驗品。”高橋次郎嚴肅地說,“我不想被帶到給水防疫部隊去當活標本,這就是我的理由!”

高橋次郎的理由讓唐千林有些詫異,但他隻是明白了一部分。

唐千林問:“你的意思是說,你身上的那個傷疤,如果曝光了,你就會被軍部帶到那支神秘的部隊裏去?”

高橋次郎道:“對,他們不會放過這種大好的研究機會,對於他們而言,隻要有研究價值,就會不管對方到底是誰,除非位高權重,否則的話,像我們這類的軍人,能做的就是為天皇獻出自己的身體和性命。”

唐千林知道,這是個機會,是個能挖掘到那支部隊情報的好機會。

於是,唐千林追問道:“昨晚,在那節車廂中的士兵,就是那支部隊的研究成果?”

高橋次郎遲疑了下道:“對,是一種藥劑,但藥效隻有兩天,兩天後,被注射的士兵就會身體衰竭而死去。”

唐千林問:“那你呢?你也注射了嗎?昨晚我見你取子彈的時候,都不用麻藥。”

高橋次郎拒絕往下繼續說:“剛才我所說的話,對於你來說,已經是攥在手中的把柄,我自暴弱點作為換取你幫助的條件,已經很有誠意了。”

唐千林想了想道:“你先回答我剛才那個問題。”

高橋次郎皺眉,思考了一會兒:“你很聰明,知道起因在哪兒。我的確是注射了那種藥物,我原本打算的是昨晚玉碎,沒想到我沒死。”

唐千林搖頭:“聽你這麼說,注射藥劑這件事應該不止你和那十名士兵知道。”

“那是當然,整個過程都有防疫給水部隊派員監督。”高橋次郎淡淡道,“原本這種藥劑是不允許用在我們的士兵身上的,但那些瘋子堅持認為這種藥劑因人而異,身體素質好的人就會沒事。”

唐千林又問:“他們沒有事先做過實驗?”

高橋次郎冷冷道:“我沒權利知道這些,隻是服從命令,再說,這十名士兵都不是日本人。”

唐千林皺眉:“你開什麼玩笑,不是日本人,難道是所謂的滿洲國國防軍的士兵嗎?”

高橋次郎微微搖頭:“其中五個來自朝鮮的20師團,還有五個來自台灣旅團。”

唐千林沒有任何反應,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日軍的師團、旅團如何歸屬。

20師團是日本侵略占領朝鮮之後,所成立的朝鮮軍麾下的一個師團,這個師團中大部分士兵是朝鮮人,並且這個師團還參與了“七七事變”,後來撤回到了漢城駐防。

而那支台灣旅團,則是日本侵略占領中國台灣之後,建立了一支總兵力達一萬多人的台灣軍,1937年參與過淞滬會戰,因由台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擔任支隊長,又被稱為重藤支隊,也稱為台灣旅團,而當時台灣旅團中由台灣本地土族組成的部隊又被稱為高砂義勇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