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飛屋(3 / 3)

易陌塵搖頭:“不,你誤會了,我在想,你和你爹的關係以後會怎麼發展?現在翔爺當你是漢奸,實際上你是共產黨,而重慶和延安雖然現在在合作,卻是麵和心不和,如果有一天日本人敗了,他們肯定會打起來的,到時候你和翔爺怎麼辦?”

李雲帆皺眉:“我們不要討論這個問題好嗎?眼下得查清楚這裏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討論就不討論,車到山前必有路那一套,我勸你還是少想。”易陌塵說完,轉身用手電筒照著禪房的牆壁上掛著的一幅畫,“奇怪了,青龍寺不是寺廟嗎,怎麼會有一幅道教的畫?”

剛說完,易陌塵又搖頭道:“青龍寺以前是道觀來著,我怎麼把這個給忘記了。”

李雲帆走上前:“還有個問題,為什麼這幅畫經曆過幾百年,一點兒變化都沒有?”

易陌塵看向四周:“分頭找找,看看有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

李雲帆還是看著門外:“我去看看其他人怎麼樣了。”

易陌塵瞟了一眼李雲帆:“那個張大根,是你的聯絡員吧?你們的說法叫什麼來著,哦,對,交通員。”

李雲帆道:“看樣子你對我們很了解。”

易陌塵一邊在周圍尋找著,一邊說:“我是個商人,隻要有利可圖,我什麼人都要認識,包括你們共產黨。”

李雲帆問:“你到底想說什麼?”

易陌塵道:“我讓你不要太關心掉下去的那幾個人,死了就死了,反正不是什麼好人,特別是你的那位什麼交通員同誌。”

李雲帆皺眉:“你有話直說。”

易陌塵走向李雲帆:“你們被捕的同誌有兩個對吧?”

李雲帆點頭。

易陌塵又道:“你們一向都是單線聯係吧?”

李雲帆遲疑了下道:“對,還有一個是我們臨時省委的朱書記,張大根負責我和朱書記之間的聯絡。”

易陌塵點頭:“這不就簡單了嗎?現在就可以排除你們朱書記的嫌疑了,他肯定沒有叛變,所以,要不是你叛變了,要不就是張大根叛變了。”

李雲帆聽得越來越疑惑:“你什麼意思?”

“我知道,你不願意相信某些殘酷的事實,可現在這事實就擺在你麵前,邏輯也很簡單。”易陌塵分析道,“如果你們朱書記叛變了,那麼被捕的就不止這麼幾個人了;那麼如果你叛變,你可以供出交通員來,保安局順藤摸瓜從交通員那兒找到你們的朱書記,是這個道理吧?”

李雲帆點頭:“是這個道理。”

易陌塵又道:“高橋次郎說了,這次是布局來抓你的,如果你是叛徒,日本人就會把精力全部用在姓朱的身上,會把姓朱的帶來,而不是帶張大根來。我們再反向分析,張大根隻認識你和朱書記,然後他倆被捕,日本人又設局給你,所以,明擺著張大根已經背叛你們了。”

易陌塵的分析,李雲帆早就想過,但他實在不理解的是,既然張大根叛變,可以指認自己,為什麼卻還要費盡心機布下這樣一個很容易就被人識破、看穿的局?

三宅恭次到底有什麼打算?

易陌塵又道:“我話說到這兒,接下來怎麼做,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是看在咱倆是朋友的分兒上,勸你還是要謹慎點,幹你們這行的,最好什麼人都不要相信,連我都不要信。”

李雲帆聞言,立即追問:“你說連你都不要信,是什麼意思?”

易陌塵不能說,他原本打算是將自己和假夏霜之前的交易告知李雲帆的,可現在他確定了,李雲帆就是抗聯的人,也就是假夏霜所說的第三方勢力,按照約定,他不能與第三方勢力有任何瓜葛,所以,他隻能選擇用暗示的方式來告訴李雲帆。

畢竟,孤軍無孔不入,誰知道這支隊伍裏有沒有孤軍的人呢?

兩人所在的屋子上方百米之處的那座屋子內,唐千林和高橋次郎將整個屋子翻找了一番,發現了幾個封存起來的箱子,箱子用青銅封邊不說,上麵還掛了一把帶著鬼頭的鐵鎖。

高橋次郎正在研究怎麼打開那把鎖的時候,唐千林就直接取出藏鳳刃將鎖砍斷了。

高橋次郎看著唐千林的藏鳳刃,歎道:“削鐵如泥。”

唐千林也不接高橋次郎的話,隻是示意他退開一些,然後小心翼翼打開箱蓋。

“都是些工具。”唐千林看著箱子內堆著的工具,“奇怪,為什麼這些工具上會有符紙呢?”

唐千林拿起其中一把銼刀,仔細看著包裹著銼刀上的那符紙,仔細辨認後,發現上麵都是滿文。

唐千林又與高橋次郎將其他幾個箱子砸開,此時,還在屋頂上的煙屁股喊道:“唐爺,你們都找到什麼了?”

唐千林回道:“隻是一些雜物,你們待著別動。”

剛說著,金古思就跳了下來,觀察著屋子內的陳設,然後走向那幾個箱子,站在那兒看著。

唐千林注視著金古思,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對這裏充滿了好奇,雖然不發表任何意見,但他的所作所為和一個殺手相差太遠。

“人偶?”高橋次郎在最後一個箱子中發現了無數堆在一起,也用符紙包裹起來的小型人偶。

唐千林俯身拿起一個人偶來,發現是木製的,摸起來像是青岡木,人偶很簡陋,隻能分清楚頭顱、軀幹和四肢,也沒有雕刻出麵容和服飾。

唐千林拿著那人偶,仔細看著上麵符紙的文字,隨後想了想道:“像是替身人偶。”

唐千林說完,金古思的眼前一亮,立即湊過來,仔細看著他手中的人偶,隨後自己也俯身從箱子中拿出來一個看著。

高橋次郎問:“什麼叫替身人偶?”

唐千林解釋道:“算是墓俑的一種。”

金古思挑眉看著唐千林:“墓俑?”

唐千林點頭道:“對,這種東西應該是起源於我國東周時期,當年春秋時期,孔子還批判過墓俑,因為最早的墓俑是活人,也就是活人殉葬,而後來用陶等製作的墓俑,在孔子看來也是暗示著人殉,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