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青住在這裏一身是病,鄰居們慢慢地都知道她是“漢奸”,幾家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大家都合夥欺負她。蘇青想起張愛玲說的“漢奸妻,受人欺”,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幾經輾轉,她和人家換房,住到普陀區,基本上不和任何人來往。即便後來平了反,也與人斷了一切聯係。隻有和老上海時代一個編輯王伊蔚偶有書信來往。她寫信告訴王伊蔚:“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時期也不遠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門關煞,與人不搭界,隻求早死罷。”
不久,蘇青病情加重。這時候李崇元回到上海,當時他已三十八歲,沒有工作,沒有家庭,孤身一人回到重病的母親身邊。李崇美看到弟弟回來,馬上將戶口遷出去,把僅有的這一點房產讓給李崇元。看到兒子無所事事,蘇青分外焦急,她一生一向不願求人,但是為了李崇元的前途,還是硬著頭皮寫信給當年李欽後的一位好友、現在在香港商界極有聲望的一個人,希望他能夠給兒子謀得一個職位。盼了幾個月後,收到的卻是一封打字後麵簽字的信。那人在信上說,現在香港入境非常困難,愛莫能助。蘇青看了以後病情加重,都快臥床不起了。這時候承擔照料任務的,就是李崇元,母子倆貧病交加,相依為命。
當年蘇青住在這裏一身是病,鄰居們慢慢地都知道她是“漢奸”,幾家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大家都合夥欺負她。蘇青想起張愛玲說的“漢奸妻,受人欺”,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幾經輾轉,她和人家換房,住到普陀區,基本上不和任何人來往。即便後來平了反,也與人斷了一切聯係。隻有和老上海時代一個編輯王伊蔚偶有書信來往。她寫信告訴王伊蔚:“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時期也不遠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門關煞,與人不搭界,隻求早死罷。”
不久,蘇青病情加重。這時候李崇元回到上海,當時他已三十八歲,沒有工作,沒有家庭,孤身一人回到重病的母親身邊。李崇美看到弟弟回來,馬上將戶口遷出去,把僅有的這一點房產讓給李崇元。看到兒子無所事事,蘇青分外焦急,她一生一向不願求人,但是為了李崇元的前途,還是硬著頭皮寫信給當年李欽後的一位好友、現在在香港商界極有聲望的一個人,希望他能夠給兒子謀得一個職位。盼了幾個月後,收到的卻是一封打字後麵簽字的信。那人在信上說,現在香港入境非常困難,愛莫能助。蘇青看了以後病情加重,都快臥床不起了。這時候承擔照料任務的,就是李崇元,母子倆貧病交加,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