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之所以出色,不是因為它創造了偉大的技術,不是因為它的銷售模式,更不是因為它的管理風格,而是它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創新,在用戶使用Google點擊操作的時候,持續的商業價值出現了。百度的競價排名則是另一種創新。
除此之外,我們耳熟能詳的,還有分眾的樓宇視頻、史玉柱的免費網遊收費道具,蘋果的iPhone以及它采用的軟件銷售模式,在世界刮起了一股時尚旋風。蘋果公司的巨大成功證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是走不遠的。
而挖掘了蘋果、Google商業模式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企業家。更準確地說,是在創業投資推動下的企業家。
我會用大量的篇幅和鮮活的案例,揭示創投對創新的重要性。請記住本書使用的唯一公式:
創新+創業+創投=創造價值
這個公式在這本書裏會被多次提到,這是我的基本理念,是被美國矽穀驗證過的,也是我認為的中國能否成為“健康”的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是國家崛起的引擎。
健康的意思,不是停留在簡單的數據上,不是在給領導人報功的紙麵工作上,而是切實對老百姓有益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正視現狀是起步的開始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重農輕商的農耕社會,幾千年的曆史中,農業一直是經濟的引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開始走工業化道路,由前30年大力發展重工業,到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的製造業興起,工業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引擎。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世界產品需求的下降,以及非洲、東南亞人力資源低成本的競爭,我們的傳統競爭力正逐步下降。我們不得不麵對如何把科技創新作為大國崛起的新引擎的嚴峻課題。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觀點:
“研究所、大學校園是推動科技發展的主要陣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