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29年經濟危機時做了什麼(1 / 1)

蘇聯在1929年經濟危機時做了什麼

當前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經常被國外媒體拿來和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那麼,中國在這波金融動蕩中能否有所作為,化“危”為“機”呢?蘇聯或許能給我們啟發。

西方鬧危機,蘇聯獲良機。1921年,俄國終於結束了長達7年的“一戰”和內戰。到1926年,在“新經濟政策”推行5年之後,工農業產值已經達到1914年“一戰”以前的水平。1928年,蘇聯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卷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

當時的蘇聯采取了如下的對外經濟政策。

首先,引進技術。1929年,蘇聯同西方專家簽訂的“科技援助協定”已達70多個項目。西方因為經濟危機,導致大量的科技人員失業,他們適時地被招聘到蘇聯工作。同時,蘇聯也通過“科技援助協定”等渠道,派遣人員出國學習。根據美國國防部後來的統計,蘇聯當時85%的新興科技是利用經濟危機從西方抄底引進的。

其次,大量進口機器設備。這個時期,蘇聯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設備的最大買主。1931年,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總量的30%是銷往蘇聯,193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50%。

最後,在國際經濟關係中,提出合作共贏的建議。1933年6月,蘇聯在倫敦召開的世界經濟會議上,提出一項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計劃,直接作用是幫助西方國家緩解危機的影響,深層次的作用還是有利於蘇聯經濟的發展。

這次利用經濟危機的科技抄底,使蘇聯的科技和工業飛速發展,為此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之後的宇航發展計劃,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是否也應該步子大一些、目標明確一些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