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十餘年,美國資本利得稅率降低,證券交易法規修改,以及納斯達克股市的繁榮,使股票變現更為容易,又因收購小企業的價格升高,致使創業投資業獲利豐厚,一般而言,每年平均的投資回報率在20%至40%之間。
美國政府為了鼓勵創投公司發展,於1978年將資本利得稅率從原來的49%降為28%,到1980年降為20%,2003年更是調降到15%,使創業投資資本額由1978年的3900萬美元增至5.7億美元,1980年則更增至9億美元。
由於創業投資者的投資資金增加迅速,至1980年,美國全國創業投資者的累計投資金額共達45億美元。
4.以通信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繁榮
20世紀80年代,是電子、電腦和電信業快速發展的年代,代表性公司有英特爾、微軟、蘋果等知名公司。進入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大潮在美國風起雲湧。以雅虎、網景為代表的公司迅速崛起上市,股價飆升,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回報。
這種一夜暴富的神話,刺激了廣大投資者對互聯網企業的追捧。然而,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2001年3月,互聯網泡沫破滅了,無數股票投資人被碰得頭破血流。但即便如此,美國創業投資的熱情卻依然沒有絲毫降低。以生物工程、醫藥等行業為代表的創業投資,近年來依舊熱門。
我們回首整個美國的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在20世紀初期成為世界最強國的。一般人認為是兩次世界大戰,讓遠離戰火的美國本土獲得了發展機會。但遠離戰火的不止是美國一個國家,而唯有它發展成為世界霸主,創投推動企業,企業推動經濟,是不是也是重要的內在因素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