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的知青點就設在村南,當年第一批知青下鄉的時侯,縣裏的知青辦按照國家規定給發了知青的安家費,於是村裏就用這筆錢蓋了幾間泥胚房,建了座院子,來安置下鄉的知青。
現如今知青招工的招工,當兵的當兵,還有一個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剩下的結婚搬出去了幾個。
這座院子裏現在也隻剩下兩個女知青王萍,張紅。
和趙援朝住一屋的男知青張廣誌,曹傑。
還有結了婚的陳芸,郭大勇兩口子。
總共三女四男,大家一起搭夥過日子。
趙援朝回來時,其他六個人都已經上工去了,知青點安安靜靜隻剩下了他一人。
趙援朝四處打量一圈,把屬於他的東西整理了整理,發現在這小子除了兩百來塊錢,一些糧票,布票,兩套棉衣裳,一些春秋季,夏季的薄衣裳以外,就啥也沒有了,當真是窮的可以。
就這家底,原主還應下王家一個月後結婚呢,連件像樣的聘禮也沒有,怎麼結婚啊。
這個時代的規距似乎也挺多的,人也挺窮的,窮的吃不好穿不暖。
但是思想覺悟比他前世那會的忠孝仁義還要高,他前世那會至少還能有折騰點私財啥的,可這會講究的是越窮越光榮,有個啥好東西,給國家,種出了糧食,給國家。
山上的樹,野物那是國家的,生產隊裏的,河裏的魚那也是國家的,生產隊裏的,就連路邊撿個石頭那也是國家的,生產隊的,一切都是公家的,就沒有啥是個私人的,當真是一點私心也沒有。
掙錢置辦聘禮的路子也是幾乎沒有,可真愁人。
倘若是自己前世的那身功夫還在,倒是可以去後山裏尋摸點草藥或是捕捉點獵物跟大隊換些工分或是悄悄到縣裏的黑市私下換些錢票之類的。
可惜現在這副身體他是中看不中用,趙援朝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習慣性的想運用內力。
剛運功,便想到自己這是新的身體,怎麼可能……咦……不對,本想著會沒有任何反應,沒想卻在身體裏感受到一絲微弱的真氣暖意,雖然比不上前世的自己,但也足夠讓趙援朝喜出望外了。
果然是天無絕人之路,自己前世那身武藝是有望恢複一些了,雖說現如今他這年齡是大了些,錯過了打熬身子骨的最佳時期,不會比前世的天賦高,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吧,就當強身健體了,給自個多個防身的手段。
大喜之後,趙援朝便靜下心將內力運行了一個大周天,家傳的拳法練了一遍。
雖然沒有前世那般強了,但從原來的記憶中得知,像這種練出內力,有傳承的拳法,由於近代將近百年來的混戰,還有前幾年開始的破四舊的運動,大都斷了傳承。
僥幸留傳下來的,在這個時代也幾乎是沒有幾個了,隻要堅持下去,他在這個世道立足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至少如果再像原主那樣,被家中的那個狠爹收拾,好歹也能多撐會了。
一一一
“媽,媽,小朝來信了。”趙一楠一進院子便大聲喊道。
剛才在下班回來的路上碰見送報紙,信件的通信員小陸,一聽有她家小弟的信,她便連忙拿了過來,這大半年她媽盼她弟弟的信,都快盼瘋了。
屋裏在正燒菜的楊茹聽見二閨女的喊聲,趕緊停了火,菜也顧不上燒了,擦了把手,邊往出走,邊說道:“楠楠,快拿來,給我看看,這個混小子,一去就沒有些音信了,也不知道在鄉下有沒有受罪,給他郵的東西收到了沒有。”
“媽,小弟這不是來信了嗎,你快看看,他都說什麼了。”趙一楠把信遞給楊茹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