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一號,在白清眼中,隻是異界的野草。
一開始主要是檢測其,是不是適應地球環境,能不能在地球上移植。隻是意外之間,成為地球上出色的環保植物,對於地球環境汙染的治理,起到了重大性的作用。
而後來,白清獲得了專利權,利用專利入股,獲得了4%的股份,收益至少在百億。
當然了,這隻是預估。
接著,白清利用專利股份,獲得了價值二十億人民幣,讓公司有了動力進一步發展。
至於環衛一號,發展成什麼樣子,白清懶得理會了。
他很忙碌,很忙碌,一些事情懶得理會。
白清懶得理會,可是一些大國卻是重視起來,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
一般而言,似乎人們的印象中,發達國家的環境很好很好,不存在環境汙染。其實這是錯誤的,發達國家隻是將環境汙染控製住了,危害沒有擴大化,而一些土壤汙染,核汙染等等,需要漫長的時間淨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而全球而言,是一個整體係統。
看似,發達國家將一些重汙染企業,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本國沒有了環境汙染,其實環境汙染還是存在的。
那些發展中國家,排放出的汙染氣體,還是通過全球流通,釋放到了全世界,本質上不變。
而很多看似環保的政策,本質上其實也不環保。
就好似有人提出了,電動車代替了汽車,用電池取代了汽油,柴油,似乎就沒有汙染了。
可實際上,電動車它不使用燃油,所以沒有尾氣排放,對環境就沒有危害;但是它是需要充電維護的,電廠的發電可能有環境危害。
很多看似沒有汙染,其實本質上是存在汙染的,隻是將汙染轉移了,讓很多近在咫尺的汙染,變得“看不見”了。
可實際上,都是排放在了地球上,都是汙染地球,總量上不變。
在某種程度上,隻要地球上,還要發展工業,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就會形成汙染。
而所謂的治理汙染,無非是四點,一是利用清潔能源,二是汙染轉移,三是取消高汙染企業,四是提升地球淨化速度。
而發展清潔能源,以現在的科技,隻是小範圍,試驗性質為主,很多清潔能源大範圍使用,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辦不到;至於提升地球本身淨化能力,以現在的科技,也很難提升!
現在所謂的治理環境汙染措施,本質上是以轉移汙染為主。
比如,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這是轉移汙染;從城市汙染轉移到了農村汙染,這是轉移汙染。
至於取締一些高汙染企業,有些能辦到,有些根本辦不到!
而現在,環衛一號的出現,在傳統治理汙染的基礎上,提出的全新的治理汙染的辦法——提升地球淨化能力。
地球本身,就有自我淨化能力,對於一些汙染物,可以自我的消耗掉;隻是有最大的承載量,有著極限的存在。至於地球的淨化能力有多強大,沒有誰能推測,也不敢去推測。
而環衛一號的出現,卻是提升了地球的淨化能力。
這就是見識不同,造成的差距。
在白清眼中,環衛一號隻是異界的野草,隻是試驗品,隻是帶來二十億人民幣的收入。
而在一些科學家,一些頂級政治家眼中,有利於吸附汙染顆粒,吸附汙染氣體,提升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