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隊將許城團團圍住,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場強弱分明一目了然的不平等戰爭。但許國國君許莊公是個有道明君,平時深得百姓愛戴,所以至此國難臨頭之際,全國上下同仇敵愾,誓死衛國。再加上齊、魯又沒有主人翁的責任感,隻出工不出力,所以三國聯軍雖然看起來勢大,但真正全心全意的卻隻有鄭國。
三國聯軍一時竟然也不能奈許國何。
到了第三日,終於有人發威了,打破了這個沉悶的局麵。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鄭國先鋒——穎考叔。
也許是因為心裏確實著急,也許是因為與公孫子都有過爭官奪車一事,穎考叔越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麵對這個欲進不能、欲罷更不能的僵局,他的內心突然爆出了董存瑞、黃繼光式的豪情。
隻見他從車上拔出“蝥弧”,緊握旗杆,以杆插地,然後用力一撐,整個人隨即騰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穩穩地落在了許城的城牆上。就在他準備像一個體操運動員那樣,以一個漂亮造型結束整套動作時,突然隻見他又變成了一隻斷線的風箏,連人帶旗一頭從城牆上栽下來。
穎考叔這情急之下的舉動,至少給了我們兩點啟示:第一,撐竿跳高運動有可能起源於中國;第二,撐竿跳高是一項危險的運動,下麵必須墊上厚厚的海綿或稻草加以保護。
不過,穎考叔並不是摔死的,而是被箭射死的。因為當時目睹他躍上城頭的人有很多,敵我雙方的都有。但所有這些人中,就數公孫子都和他積怨最深,最不想他比自己更有能耐、更有功勞。所以,當他看到穎考叔躍上城頭的時候,就暗中抽出一支箭,“嗖”地一聲,射中了他的後心,讓穎考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由於當時人們的目光都被穎考叔所吸引,所以公孫子都的小動作並沒有被人注意到。
瑕叔盈見穎考叔被射殺,誤以為是許城守軍所為,一時激憤,拾起穎考叔手中的大旗,也用力一撐,也縱身躍上了城牆。
瑕叔盈在城牆上揮舞“蝥弧”,怒目圓睜,大呼:“同誌們,衝啊!鄭君已登城了!”
這一聲怒吼,直唬得守軍嚇破了膽兒,忘了自己防守的職責了。而那些不明真相的鄭兵,但見“蝥弧”在城牆上揮舞,以為鄭莊公真的登上了城,頓時信心大振,架上雲梯,三步二竄,一個個猶如上山的猛虎,也紛紛躍上了城頭。一時間,許城便變成了一輛打開了門的公共汽車。
許城順利拿下。
事後,鄭莊公還就許國的領土問題和齊、魯二國假惺惺地推讓了一番,最後在實在推脫不掉的情況下,才“勉強”接受。但為了顯示他的“仁慈”,鄭莊公並沒有把許國劃入鄭國的版圖,而是在那設立了一個幼兒政府(許莊公在戰亂中已逃逸,他的弟弟新臣此時也就七八歲左右)。也像東西柏林南北韓那樣,將許城一分為二。東麵許君居之,西麵鄭莊公派大夫公孫獲居之,名為扶助,實為監視。直到後來,鄭莊公死後,鄭國公子們爭權得厲害,許國才趁機擺脫鄭國。
三國軍隊將許城團團圍住,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場強弱分明一目了然的不平等戰爭。但許國國君許莊公是個有道明君,平時深得百姓愛戴,所以至此國難臨頭之際,全國上下同仇敵愾,誓死衛國。再加上齊、魯又沒有主人翁的責任感,隻出工不出力,所以三國聯軍雖然看起來勢大,但真正全心全意的卻隻有鄭國。
三國聯軍一時竟然也不能奈許國何。
到了第三日,終於有人發威了,打破了這個沉悶的局麵。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鄭國先鋒——穎考叔。
也許是因為心裏確實著急,也許是因為與公孫子都有過爭官奪車一事,穎考叔越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麵對這個欲進不能、欲罷更不能的僵局,他的內心突然爆出了董存瑞、黃繼光式的豪情。
隻見他從車上拔出“蝥弧”,緊握旗杆,以杆插地,然後用力一撐,整個人隨即騰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穩穩地落在了許城的城牆上。就在他準備像一個體操運動員那樣,以一個漂亮造型結束整套動作時,突然隻見他又變成了一隻斷線的風箏,連人帶旗一頭從城牆上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