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督的這篇火上澆油的即興演講更是讓下麵的士兵群情激昂。
“打倒大司馬!殺了大司馬!”有些士兵奮袖出臂喊起了口號。
看到事情進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華督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揮揮手示意大家靜下來,接著說:“大家遇事要冷靜,不要衝動,小心禍從口出!大司馬是主公麵前的大紅人,咱們能奈他何?更何況……”
還沒等他說完,下麵有些士兵就如同炸開了鍋,“大不了連昏君也一起殺了,反正是一死,不如轟轟烈烈幹一場,造他奶奶個反!”
“對,造他奶奶個反!”
這時從人群中衝出幾個士兵,來到華督麵前,不由分說架起他就往一輛車上推,一邊大聲喊:“請太宰為我們作主,殺死奸賊,為民除害!”
這幾個士兵是他早就安排好的托,關鍵時刻現身,起得了煽風點火火上澆油事半功倍的效果。華督“身不由己”帶領大夥向大司馬府進發。抵達後,他咐附士兵們保持安靜,將司馬府團團包圍,然後自己上前去敲門。
孔父嘉聽說太宰來訪,忙放下手中的酒杯,整理好衣冠,親自出來迎接。剛開門,埋伏在兩旁的士兵便潮水般湧了進來,一通亂刀將他剁成了肉醬。
混亂之際,華督帶著幾名心腹,來到後堂,搶了魏氏,從後門駕車回去了。
孔父嘉有一兒子,當時還很小,被一家臣抱著逃了出來,幸免於難。後來輾轉來到了魯國,經過若幹年的繁衍生息,孔氏家族中誕生了一個大人物——孔聖人。且算是華督暴亂的正麵收獲吧。
關於魏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她徹底被華督長期霸占了,還有一種是說她是個烈女,被搶後在車上就自縊身亡了(說懸梁自盡還可理解,車中自縊似乎不太可能)。像《左傳》這類較早的書一般都是采用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則出現在一些成書較晚的作品中。當然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魏氏是孔聖人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給聖人臉上抹黑,也就等於跟自己過不去。後世讀書人的這種“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的心理,差點就讓華督同誌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歡喜的結局。
宋殤公得知司馬被殺,非常震驚,又得知是太宰親自領導策劃的,更是大怒,叫人馬上把他抓來問罪,但華太宰同誌早已躲藏起來不知所蹤了。
華督暗中找到當時參與暴亂的一些士兵頭領,對他們說:“殺死司馬,主公震怒,現在正在到處緝拿凶手,看來我們是有死無生了。”
“請太宰大人作主,替我們找條活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些年為什麼我們宋鄭兩國大大小小的仗打了那麼多?為什麼明知打不過人家還要去打?原因就在於公子馮身上!公子馮一天不除,主公就會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這些仗表麵上是司馬的主意,其實都是主公授意的。大家要想找一個長久保安的辦法,隻有一不做二不休,做掉主公,迎公子馮回來接位。這樣才能和鄭國搞好關係,也就能保住大家項上的這顆人頭。”
華督的這篇火上澆油的即興演講更是讓下麵的士兵群情激昂。
“打倒大司馬!殺了大司馬!”有些士兵奮袖出臂喊起了口號。
看到事情進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華督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揮揮手示意大家靜下來,接著說:“大家遇事要冷靜,不要衝動,小心禍從口出!大司馬是主公麵前的大紅人,咱們能奈他何?更何況……”
還沒等他說完,下麵有些士兵就如同炸開了鍋,“大不了連昏君也一起殺了,反正是一死,不如轟轟烈烈幹一場,造他奶奶個反!”
“對,造他奶奶個反!”
這時從人群中衝出幾個士兵,來到華督麵前,不由分說架起他就往一輛車上推,一邊大聲喊:“請太宰為我們作主,殺死奸賊,為民除害!”
這幾個士兵是他早就安排好的托,關鍵時刻現身,起得了煽風點火火上澆油事半功倍的效果。華督“身不由己”帶領大夥向大司馬府進發。抵達後,他咐附士兵們保持安靜,將司馬府團團包圍,然後自己上前去敲門。
孔父嘉聽說太宰來訪,忙放下手中的酒杯,整理好衣冠,親自出來迎接。剛開門,埋伏在兩旁的士兵便潮水般湧了進來,一通亂刀將他剁成了肉醬。
混亂之際,華督帶著幾名心腹,來到後堂,搶了魏氏,從後門駕車回去了。
孔父嘉有一兒子,當時還很小,被一家臣抱著逃了出來,幸免於難。後來輾轉來到了魯國,經過若幹年的繁衍生息,孔氏家族中誕生了一個大人物——孔聖人。且算是華督暴亂的正麵收獲吧。
關於魏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她徹底被華督長期霸占了,還有一種是說她是個烈女,被搶後在車上就自縊身亡了(說懸梁自盡還可理解,車中自縊似乎不太可能)。像《左傳》這類較早的書一般都是采用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則出現在一些成書較晚的作品中。當然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魏氏是孔聖人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給聖人臉上抹黑,也就等於跟自己過不去。後世讀書人的這種“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的心理,差點就讓華督同誌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歡喜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