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世子忽拒絕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國君也當得很不如意,但他也因此而幸運地把那頂曆史上著名的綠帽子成功轉嫁給了別人(後話)。
後來,世子忽娶了一位陳國的公主。
“我本將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雖然鄭世子沒能成為自己的東床愛婿,但到底齊僖公的內心還是偏向他的。
所以,麵對鄭厲公的請求他斷然拒絕了,而且他還要為這個曾經是他心目中女婿最佳人選的落魄國君主持公道。
(補充說明完畢)
魯桓公受鄭國之托,約會宋莊公,想為他們調解調解。
宋莊公也知道魯桓公的意圖,所以兩人一見麵,他就來了個先聲奪人,不停地抱怨鄭厲公忘恩負義,是個過了河就拆橋、吃飽了就罵廚子的人。
魯桓公就說,人家並非忘恩負義,確實是因為有困難,一時湊不夠,希望宋公能寬緩些雲雲。還表示他願做擔保人。
宋莊公就說,錢物之類的暫時拿不出還情有可原,但三座城池就一句話的事,也百般推諉,可見鄭國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態度有問題。
魯桓公見宋莊公十分固執不買自己的麵子,隻得作罷,第一次斡旋,雙方不歡而散。
鄭厲公見調解無效,宋國收爛帳的還賴著不走,沒辦法,就隻得請魯桓公再跑一趟。魯桓公倒也任勞任怨,答應了。
這一次,魯桓公帶去了兩樣東西——商彝和郜鼎。這是當初宋莊公剛上台賄賂鄭國和魯國的禮物,帶上它們,是希望用它們來典當三城,同時也委婉地提示宋莊公別忘了當年他受過的別人的恩惠。
但事與願違,見到這兩樣東西,宋莊公不但沒有絲毫羞愧,相反很是惱怒,這明擺著不是在抽自己的耳光嗎?就淡淡地說了一句話,“我這人記性不好,過去的事都記不起來了”。臉皮之厚,堪與城牆相比。
麵對厚顏無恥如斯的一個人,魯桓公也無可奈何,第二次斡旋,又以失敗告終。
宋國收帳人如同冤魂附體,讓鄭厲公苦不堪言。鄭厲公無奈,隻得又央求魯桓公再幫一次忙。魯桓公也很無奈,硬著頭皮應承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天,不就多碰一鼻子灰嗎?
第三次斡旋正式啟動。
誰料想這一次序幕還沒拉開,就結束了。因為這一次宋莊公幹脆沒予理睬,隻是讓人給他捎了句話——這是我宋、鄭兩國的事,就不勞你費心了!
魯桓公一鼻子灰倒沒碰著,卻碰了個釘子,而且碰得頭破血流的,氣得吹胡子瞪眼,大罵宋莊公匹夫。就和鄭厲公商量,決定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宋莊公得知這個消息也害怕了,兩國一塊來自己可吃不消。聽說齊國要為世子忽主持公道,就忙派人帶上禮物到齊國去套近乎,說自己當初瞎了眼,養了公子突這個白眼狼,願意幫助齊國把他趕下台,幫世子忽複位。
接下來的事有點複雜,因為多個國家摻和了進來,都快亂成一鍋粥了。
雖然世子忽拒絕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國君也當得很不如意,但他也因此而幸運地把那頂曆史上著名的綠帽子成功轉嫁給了別人(後話)。
後來,世子忽娶了一位陳國的公主。
“我本將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雖然鄭世子沒能成為自己的東床愛婿,但到底齊僖公的內心還是偏向他的。
所以,麵對鄭厲公的請求他斷然拒絕了,而且他還要為這個曾經是他心目中女婿最佳人選的落魄國君主持公道。
(補充說明完畢)
魯桓公受鄭國之托,約會宋莊公,想為他們調解調解。
宋莊公也知道魯桓公的意圖,所以兩人一見麵,他就來了個先聲奪人,不停地抱怨鄭厲公忘恩負義,是個過了河就拆橋、吃飽了就罵廚子的人。
魯桓公就說,人家並非忘恩負義,確實是因為有困難,一時湊不夠,希望宋公能寬緩些雲雲。還表示他願做擔保人。
宋莊公就說,錢物之類的暫時拿不出還情有可原,但三座城池就一句話的事,也百般推諉,可見鄭國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態度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