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雖敗猶榮】(1 / 3)

柯地(今山東陽穀縣阿城鎮,屬齊地),齊桓公早就布置好了一切,專候魯莊公。

隻見齊兵威風凜凜列於壇下,壇上遍插彩旗,迎風獵獵,正中是一麵杏黃大旗,上書鬥大“方伯”二字,兩邊各置兩麵威風凜凜的大鼓,中間香案及各類歃盟之器擺放得整整齊齊,壇下西邊的兩根石柱上還各係著用來歃盟的一牛一馬,一群屠夫正在磨刀霍霍。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見這架勢,魯莊公腿肚子就開始抽筋了,媽的,這哪是會盟啊?分明是要強奸啊!

魯莊公帶來的人馬都被阻擋在外圍,隻有他和曹沫獲準進入。

齊國的氣勢讓魯莊公戰戰兢兢,曹沫這個常敗將軍倒不畏懼。他身著鎧甲,手提利劍,高視闊步緊隨在旁,一付睥睨一切的樣子。

我們前麵講過,他是個猛男,缺的隻是計謀而不是勇氣,所以他不能成為一個良將,但這並不妨礙他能成為一個好的保鏢。

君臣二人將登壇,齊大夫東郭牙攔住了曹沫,要他除去佩劍。曹沫怒目瞪視他,兩眥盡裂,狀如一隻發怒的老虎,嚇得東郭牙倒退了幾步,隻得作罷。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會盟是在齊國的操控下進行的,齊國拋出的盟約也是他們早就寫好了的,所以對於魯國來說這肯定是不平等。但魯莊公也不能說半個“不”字,他能做的隻有屈辱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當進行到最後一項——歃血這一環節時,曹沫突然暴起,手執利劍,出其不意將齊桓公劫持。

這一舉動迅雷不及掩耳盜鈴,讓齊國衛士隻能眼睜睜看著,不敢輕舉妄動。

“你要幹什麼?”管仲厲聲喝道。

“貴國是個大國,是個要稱霸的大國,你們不是一向打著扶弱濟貧的旗號嗎?為何偏偏不扶我魯國?”

見齊桓公受製於他,管仲忙說:“將軍息怒,將軍息怒,你有何要求盡管開口,萬事好商量!”

“將所侵我魯國之地盡數歸還!”

“這個好說,這個好說,悉聽尊意!”

脖子上架著一把冰冷利劍的齊桓公也說:“我也認可。”

曹沫放開齊桓公,還劍入鞘,走回到魯莊公身旁,從容淡定,麵不改色。

齊桓公被放開後,惱羞成怒,當場就想發作,要毀約食言。管仲暗中扯住他的衣袖製止,低聲說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還有更高的追求。”

齊桓公這才作罷。

悄悄開溜。

曹沫憑借此舉一雪三敗之恥,將三敗所失土地盡數收回,他也因此一舉而名列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之首,被後世稱為“俠客之祖”。

坦率地說,我一直不理解司馬老先生為何會把他當作刺客。《現代漢語詞典》對刺客的解釋是:用武器進行暗殺的人。百度詞條中的解釋是:通常指出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實施謀殺的人。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對目標對象實施奪命行為,是一個刺客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從曹沫的身上,我卻沒有看到這一點,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根本沒有要齊桓公的命的意思,他把劍架在他的脖子上,隻是在威恐嚇他要挾他,其目的不在他的命,而在魯國的地。所以,我覺得曹沫是不應該被稱為刺客的,最多算是一個知恥後勇的勇士。

柯地(今山東陽穀縣阿城鎮,屬齊地),齊桓公早就布置好了一切,專候魯莊公。

隻見齊兵威風凜凜列於壇下,壇上遍插彩旗,迎風獵獵,正中是一麵杏黃大旗,上書鬥大“方伯”二字,兩邊各置兩麵威風凜凜的大鼓,中間香案及各類歃盟之器擺放得整整齊齊,壇下西邊的兩根石柱上還各係著用來歃盟的一牛一馬,一群屠夫正在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