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齊桓公兒子一覽表
世子:公子昭(鄭姬之子)
長子:公子無虧(長衛姬之子)
其餘(重要的):公子元(少衛姬之子),公子潘(葛嬴之子),公子商人(密姬之子),公子雍(宋華子之子)
注:齊桓公兒子眾多,剩下的均為其他妾媵所生,缺乏競爭力,故不一一具名(也沒記載)
簡評:齊桓公的三個大老婆均無產出,六個如夫人倒是爭氣,一人各有一子,這樣一來齊國的局勢就變得微妙起來。雖然已經立了世子,但大家心裏肯定會不平衡。出身差不多,地位差不多,就連母親也差不多,為啥最終的結局要差這麼多呢?後來,齊桓公這六位兒子中的五位都做了國君,可以想象齊桓公死後,齊國的混亂達到了何種程度。可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
表三:齊桓公寵臣一覽表(按姓氏筆畫排名)
易牙,豎刁,公子開方(姬姓)
簡評:這三人號稱齊國“三貴”,是曆史上有名的奸佞之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到了令人作嘔讓人發指的程度。易牙是個廚師,為了滿足齊桓公的口腹之欲,不惜把自己三歲的兒子烹了。豎刁是個太監,因為想接近齊桓公,就自己給自己做了閹割手術。公子開方本是衛懿公的長子,因為充當人質來到齊國,從此卻把他鄉當作了故鄉,把他鄉的領導當作了自己的爹娘。他放著衛國的太子不回去當,盡心盡力侍奉齊桓公,甚至自己的父母死了,也沒回家奔喪。一句話,這是三個滅親情、滅人倫、滅人性的禽獸不如的家夥。
一個人能滅掉其中一個方麵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這三個家夥三大皆空,並且還是如此的幹淨徹底,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人渣啊!齊桓公與他們為伍,齊國不亂套才怪呢!
這裏我要申明的是,以上三個表的發生發展時間,並非是在癸丘會盟之後,而是始自齊桓公即位之初。
從本質來說,齊桓公並不比曆代昏君好多少,他好色,好田獵,好口腹之欲,好阿諛奉承之言。一切該有的愛好他沒有,一切不該有的興趣他占全。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偏偏成功登頂了。他的成功並非是他自身有多厲害,而在他對管仲的完全絕對的信用和任用(當然,這也是他的厲害之處)。
如果說齊桓公是董事局主席,那麼管仲就是CEO。他做得越成功,就越能得到齊桓公的信任,他的名望就越重,就越不容易為小人諂倒,齊國的霸業就越興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所以說,這二人是一對黃金搭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離了誰都玩不轉。
春秋五霸中以齊桓公最牛,也最省心最蕭灑。我們看到,每當大事來臨,齊桓公總會像小學生一樣向管仲問這問那,最後也是唯管仲馬首是瞻。這些都是很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尤其是齊桓公這樣興趣廣泛的人。恐怕他平時是無暇去鑽研業務的,就連新聞聯播肯定也很少收看。對於國內外形勢他應該很陌生。
表二:齊桓公兒子一覽表
世子:公子昭(鄭姬之子)
長子:公子無虧(長衛姬之子)
其餘(重要的):公子元(少衛姬之子),公子潘(葛嬴之子),公子商人(密姬之子),公子雍(宋華子之子)
注:齊桓公兒子眾多,剩下的均為其他妾媵所生,缺乏競爭力,故不一一具名(也沒記載)
簡評:齊桓公的三個大老婆均無產出,六個如夫人倒是爭氣,一人各有一子,這樣一來齊國的局勢就變得微妙起來。雖然已經立了世子,但大家心裏肯定會不平衡。出身差不多,地位差不多,就連母親也差不多,為啥最終的結局要差這麼多呢?後來,齊桓公這六位兒子中的五位都做了國君,可以想象齊桓公死後,齊國的混亂達到了何種程度。可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
表三:齊桓公寵臣一覽表(按姓氏筆畫排名)
易牙,豎刁,公子開方(姬姓)
簡評:這三人號稱齊國“三貴”,是曆史上有名的奸佞之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到了令人作嘔讓人發指的程度。易牙是個廚師,為了滿足齊桓公的口腹之欲,不惜把自己三歲的兒子烹了。豎刁是個太監,因為想接近齊桓公,就自己給自己做了閹割手術。公子開方本是衛懿公的長子,因為充當人質來到齊國,從此卻把他鄉當作了故鄉,把他鄉的領導當作了自己的爹娘。他放著衛國的太子不回去當,盡心盡力侍奉齊桓公,甚至自己的父母死了,也沒回家奔喪。一句話,這是三個滅親情、滅人倫、滅人性的禽獸不如的家夥。
一個人能滅掉其中一個方麵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這三個家夥三大皆空,並且還是如此的幹淨徹底,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人渣啊!齊桓公與他們為伍,齊國不亂套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