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嶺河流一樣,錢財開支就從這裏產生出來;好比高低起伏的大地上有平川沃野一樣,衣服食物就是從這裏產生出來。民眾口出議論,政事的好壞就能得到反映,如此才能做好事防止壞事。這樣才能使財源旺盛、衣食富足。民眾心裏所考慮的在口頭上流露出來,這是很自然的行為。違背自然不祥。怎麼能堵住民眾的嘴巴呢?如果堵住,還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以上反映了西周時期的理論實力。
魯迅先生在小學著名的《給顏黎民的信》有文“譬如說罷,古人看見月缺花殘,黯然淚下,是可恕的,他那時自然科學還不發達,當然不明白這是自然現象”。先生不知有沒讀到這一段。而這類的文字在古文中俯拾皆是。可見魯迅真的如自己所說“不讀古書”。要嗎,魯迅先生就是亂說話了。要重新恢複中國真理的文化傳統必須要重新審視五四運動以來巨人魯迅、胡適的惡劣影響啊。但他們也是有其貢獻。所謂“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收回來,召穆公的一番話這是苦口婆心的勸諫啊。但苦藥對於周厲王是不喜歡也不願意喝的。很正常,對厲王而言。——“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但是“三年,乃流於彘(山西霍縣,即今霍州市)。”筆者不才至此想評價下周厲王,還有兼解決上文提到的第二個問題。
周厲王姬胡主演先生接下老爹的攤子後,是比較難收拾的。周天子地位下降了,那些夷狄們就想蠢蠢欲動了。
據金文記載,淮夷和嚴允入侵,這跟後世的匈奴、突厥、蒙古、女真沒有太大的區別——以搶劫為主要目的。厲王將他們擊退,恢複他們“荒服”的地位。這位周朝的帶頭大哥還打了很多仗(主要是任用虢公長父軍事專業人才)。由於過分生猛,“楚王”居然自覺撤下“王”的招牌,乖乖當子爵去也。(《史記;楚世家》)這是算出了口惡氣了。但由於軍費開支日益龐大,才使用榮夷公進行經濟上的改革——“專利”。而且厲王時期還出現了用金錢出賣爵位以解決王室經濟的困難(史載“爵以賄成”。出自《逸周書;芮良夫》)的事件。
也許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權需要一定必要的征伐。但為兵之道最重要的是你需達到什麼目的,不是隻是顯示你有多強大。由於厲王放棄先王的德行,戎狄入侵周朝。此時“諸侯或叛之”內憂外患。此時最重要的是內省修德補過,而不是盲目采取戰爭的手段。征伐過程中,厲王不是百戰百勝,幾次的失敗對打擊周天子的威望有相當大的害處。(《古本竹書紀年》,以及《後漢書•西羌傳》注引《竹書紀年》)
又,戰爭至少士兵要有工錢(軍餉),由於士兵大多從國人處征得,國人又是身兼農民等生產者的角色。所以軍費耗費巨大,又不能得到必要的補充。厲王隻能采取下下之策——任用專利的榮夷公,透支周朝的財富。
民眾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嶺河流一樣,錢財開支就從這裏產生出來;好比高低起伏的大地上有平川沃野一樣,衣服食物就是從這裏產生出來。民眾口出議論,政事的好壞就能得到反映,如此才能做好事防止壞事。這樣才能使財源旺盛、衣食富足。民眾心裏所考慮的在口頭上流露出來,這是很自然的行為。違背自然不祥。怎麼能堵住民眾的嘴巴呢?如果堵住,還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以上反映了西周時期的理論實力。
魯迅先生在小學著名的《給顏黎民的信》有文“譬如說罷,古人看見月缺花殘,黯然淚下,是可恕的,他那時自然科學還不發達,當然不明白這是自然現象”。先生不知有沒讀到這一段。而這類的文字在古文中俯拾皆是。可見魯迅真的如自己所說“不讀古書”。要嗎,魯迅先生就是亂說話了。要重新恢複中國真理的文化傳統必須要重新審視五四運動以來巨人魯迅、胡適的惡劣影響啊。但他們也是有其貢獻。所謂“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收回來,召穆公的一番話這是苦口婆心的勸諫啊。但苦藥對於周厲王是不喜歡也不願意喝的。很正常,對厲王而言。——“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但是“三年,乃流於彘(山西霍縣,即今霍州市)。”筆者不才至此想評價下周厲王,還有兼解決上文提到的第二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