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deletk的指正,722年是大唐了,嗬嗬,您讀得很細,謝謝!不過我在之後,已檢討過了自己的大錯了.
歡迎漢水花來俺這拿分數,謝謝!
謝謝calois,關於文薑,我有自己的想法,寫到時再說吧.
謝謝清風拂江,同樣,其實你們的熱情才讓我感動!
次年,即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莫敖屈瑕再次領兵出戰,這次要去征討的是絞國,就是去年幫助鄖國準備攻打楚國的那個絞國。絞在楚國北麵約320公裏處,即今天湖北省的鄖縣。關於行軍路線,我猜想有兩種可能的走法,一是先沿漢水的西岸,向北走,到了絞國的對岸時,再渡過漢水,到達絞國城門前。一是先渡過漢水,沿著漢水的東岸北進,直接到達絞國的城門下。但不論屈瑕走那條線路,現在,總算來到了絞國的城下,屈瑕將軍隊紮營在絞國的南城門一帶。
然後,我們看到屈瑕也開始進行判斷推理。他認為,絞是個小國,絞人的稟性是輕佻、輕率,所以不會去仔細思考問題。絞國的南麵是漢水,北麵是山,而楚軍現在均布置其城南。因此,他設計了比較周密的作戰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就是要將絞人的軍隊,引出城。屈瑕認為,在絞這裏作戰,地點離楚太遠,所以應盡量用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所以必須避免攻城。如果不攻城,就隻有想辦法,將絞國的軍隊引出城來。
屈瑕先命那些專為軍隊采樵的民夫,在沒有軍隊保護的情況下,到絞城北麵的山中去砍柴。絞國的士卒看到這些民夫,沒有軍隊保護,就出城抓捕了三十個民夫。楚軍每天都要用柴草來燒飯,所以第二天,民夫照樣地去砍柴,屈瑕照樣地還是沒有派軍隊保護。但屈瑕卻在山中先埋伏下了部隊。絞國的士卒看到,昨日那麼容易地就抓到了三十個民夫,所以更多的士卒或者說絞國的大多數士卒出了城,去山中追捕那些在山中砍柴的民夫。
而屈瑕知道絞軍出城後,迅速地將剩下的楚軍轉移到城北。當絞軍在山中遇到埋伏的楚軍,想退回到城內時,見到的卻是布置在城北門的楚軍。絞軍大敗是必然的結果。但另一個結果,可能是當初絞人想不到的,就是楚與絞在絞國的城下訂立了盟約,這在當時,對諸侯來講是最大的恥辱!
這一仗在屈瑕來講,是相當完美的傑作。判斷正確、布署周密、指揮得當。他判斷了絞人的輕佻、輕率,他給了絞人一個無比的恥辱。但讓人想不到的,莫敖屈瑕,在不久以後,也同樣給了他自己一個無比的恥辱,原因同樣就是那個輕佻、輕率。
楚軍在攻打絞國時,路過羅國,在今天湖北省宜城市,楚國北麵約150公裏處。羅想趁機伐楚,但隻有想法,還沒行動。楚軍當然可以得到羅欲伐楚的情報的。所以,在楚國又是找到了討伐人家的借口,楚是不但有想法,還有行動。
謝謝deletk的指正,722年是大唐了,嗬嗬,您讀得很細,謝謝!不過我在之後,已檢討過了自己的大錯了.
歡迎漢水花來俺這拿分數,謝謝!
謝謝calois,關於文薑,我有自己的想法,寫到時再說吧.
謝謝清風拂江,同樣,其實你們的熱情才讓我感動!
次年,即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莫敖屈瑕再次領兵出戰,這次要去征討的是絞國,就是去年幫助鄖國準備攻打楚國的那個絞國。絞在楚國北麵約320公裏處,即今天湖北省的鄖縣。關於行軍路線,我猜想有兩種可能的走法,一是先沿漢水的西岸,向北走,到了絞國的對岸時,再渡過漢水,到達絞國城門前。一是先渡過漢水,沿著漢水的東岸北進,直接到達絞國的城門下。但不論屈瑕走那條線路,現在,總算來到了絞國的城下,屈瑕將軍隊紮營在絞國的南城門一帶。
然後,我們看到屈瑕也開始進行判斷推理。他認為,絞是個小國,絞人的稟性是輕佻、輕率,所以不會去仔細思考問題。絞國的南麵是漢水,北麵是山,而楚軍現在均布置其城南。因此,他設計了比較周密的作戰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就是要將絞人的軍隊,引出城。屈瑕認為,在絞這裏作戰,地點離楚太遠,所以應盡量用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所以必須避免攻城。如果不攻城,就隻有想辦法,將絞國的軍隊引出城來。
屈瑕先命那些專為軍隊采樵的民夫,在沒有軍隊保護的情況下,到絞城北麵的山中去砍柴。絞國的士卒看到這些民夫,沒有軍隊保護,就出城抓捕了三十個民夫。楚軍每天都要用柴草來燒飯,所以第二天,民夫照樣地去砍柴,屈瑕照樣地還是沒有派軍隊保護。但屈瑕卻在山中先埋伏下了部隊。絞國的士卒看到,昨日那麼容易地就抓到了三十個民夫,所以更多的士卒或者說絞國的大多數士卒出了城,去山中追捕那些在山中砍柴的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