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所言確實是事實。在州籲弑衛桓公後,州籲的政治地位雖然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但在衛國真要與州籲作對,勝算的概率還不大。否者石碏也就在國內自己動手了,不需要將州籲、石厚誘到陳國去,因為,這畢竟有風險,不管怎麼說都有陳桓公不與石碏合作的可能的。而石碏之所以選擇了陳國作為誘使州籲去的地方,主要還是由於衛桓公是陳桓公的外甥。但僅憑此不能保證陳桓公一定會支持石碏,因為我們看到這之前,陳桓公與州籲聯合起來伐鄭,表明陳桓公未必把外甥衛桓公當回事兒。而且在春秋時代,非正常即位的國君,隻要與諸侯會盟了,也就表明了諸侯承認了他的國君的地位,也就不能再討伐他了。陳桓公二次與州籲相會,並伐鄭,說明已承認了州籲地位的合法。現在石碏提出要陳桓公解決了州籲,實際上就是要陳桓公在做著廢黜他國國君的事了。
但不管怎麼說,陳桓公還是先把州籲和石厚扣壓起來了,但也隻是扣壓而已,怎麼解決,陳國還是請石碏來決定。
衛國派大臣右宰醜到陳國將州籲殺死,石碏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將石厚殺死。
州籲是在魯隱公四年(前719年)九月,被殺的。到了這年的十二月,公子晉回到衛國即位,史稱衛宣公。
15、鄭莊公所安排的外交格局
現在我們必須要回到鄭國來。鄭莊公當然會得到衛國使者的通報,知道了州籲被殺。不管怎麼說,鄭莊公是不會難過的,對於這位與自己為敵的衛國國君州籲的死。而讓鄭莊公難過的是,目前鄭國的四周都是敵人,此時的鄭莊公要考慮的是,怎樣破解鄭國此時外交上的困難局麵的難題。
我們來看,鄭國的西麵是成周,那兒有周天王,周桓王這位與鄭莊公由交質而交惡,乃至交戰的周天王。北麵有衛國,東麵有宋國,東南麵有陳國,南麵有蔡國,還有東北麵有魯國,這些國家的國君都與鄭莊公作對。春秋早期算是強大的十二諸侯,就有五國與鄭作對,而且都是近鄰的諸侯國。還要再加上一個周天王。處於這樣的環境,鄭莊公隻要出門,一定都是怨家對頭。
但鄭莊公並不怕這些近鄰,他以為和近鄰們為敵雖然日子難過,但生活畢竟有趣。所以他確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案。我們一個一個來看鄭莊公是怎樣處理與各國的關係的。
首先是與周王的關係。不管怎麼說,周王是天下共主,心裏不願意與之和好,但表麵上要過得去。所以,鄭莊公決定必須與周王改善關係。契機是由於晉國出現內亂,在魯隱公五年的秋天,鄭國幫助晉國的曲沃莊伯攻打晉翼侯,周桓王也派軍隊支持曲沃莊伯。這樣看來,周、鄭還是有共同利益的,有了共同利益就會有共同語言。所以到了第二年的冬季,鄭莊公來到成周朝見周天王,雖然周王對他是不理不睬的,這也難怪周桓王,因為他現在還實在心痛那些被鄭國奪去的穀子。而恰好這一年,周的糧食欠收,出現了饑饉,這更讓周桓王不能忘卻鄭莊公以前的作為,所以根本就沒有按照正常的禮節接待鄭莊公。而在鄭莊公自己想來,自己是盡到了自己的諸侯的義務了,現在總沒有失禮的地方吧?這或就是鄭莊公高明之處吧,與周這樣不冷不熱的關係,一直維持了十年。不管怎麼說,鄭莊公向周王表示了低姿態,換得了他西麵的暫時安寧。
石碏所言確實是事實。在州籲弑衛桓公後,州籲的政治地位雖然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但在衛國真要與州籲作對,勝算的概率還不大。否者石碏也就在國內自己動手了,不需要將州籲、石厚誘到陳國去,因為,這畢竟有風險,不管怎麼說都有陳桓公不與石碏合作的可能的。而石碏之所以選擇了陳國作為誘使州籲去的地方,主要還是由於衛桓公是陳桓公的外甥。但僅憑此不能保證陳桓公一定會支持石碏,因為我們看到這之前,陳桓公與州籲聯合起來伐鄭,表明陳桓公未必把外甥衛桓公當回事兒。而且在春秋時代,非正常即位的國君,隻要與諸侯會盟了,也就表明了諸侯承認了他的國君的地位,也就不能再討伐他了。陳桓公二次與州籲相會,並伐鄭,說明已承認了州籲地位的合法。現在石碏提出要陳桓公解決了州籲,實際上就是要陳桓公在做著廢黜他國國君的事了。
但不管怎麼說,陳桓公還是先把州籲和石厚扣壓起來了,但也隻是扣壓而已,怎麼解決,陳國還是請石碏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