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不想死的管仲】(1 / 2)

魯莊公是在夏季送公子糾回國的,但當齊桓公已即位後,魯莊公並沒有離開齊國的邊境,而是將軍隊住紮下來。魯莊公的可能的想法是,會不會還有機會使公子糾回國即位,就是想從齊桓公手中奪回君位。但到了秋季的七月,齊桓公將齊襄公的喪事給辦了,這就證明了齊桓公已確立了他的國君的地位。齊襄公去世九個月,到了齊桓公時才下葬。

在春秋時代,一般而言,周天王從去世到下葬可停殯七個月,因為各路諸侯要來吊唁,再加上天王的葬禮規格高,操辦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要七個月。諸侯可以停五個月,因為曾同盟過的諸侯國要來吊唁,還有其禮節也一樣地不會簡單。大夫是三個月,士是要過了一個月。現在這位齊襄公死了九個月才下葬,是超過了當時的五個月的期限的。這當然是由於國內政治動蕩造成的。在齊桓公即位後,可以把齊襄公的喪事辦完,說明齊桓公已控製了國內的局勢。

齊桓公在自己的君位已穩定後,才考慮到怎麼處置住紮在國境邊的魯國軍隊。既然人家是軍隊,那麼也隻能用軍隊來解決。魯莊公九年八月十八日,齊桓公就出兵與魯國的軍隊交戰,戰場就在乾時。結果是魯國戰敗。魯莊公是在放棄了他的戰車,上了另外的一輛戰車,才免於被擒的。魯莊公乘坐的戰車的車右和禦手為了使魯莊公能夠逃跑,駕馭著戰車,打著魯莊公的旗幟引誘齊軍去了,這二人被齊軍俘虜。可見,當時魯莊公的危險處境。擺脫了危險境地回到魯國的魯莊公,後麵卻跟來了鮑叔牙。

鮑叔牙向魯莊公提出了在魯國境內殺死公子糾,管仲和召忽二人要帶回到齊國,由齊桓公來處置。那麼為什麼鮑叔牙要將管仲召忽帶回國去呢?原來在乾時一戰中,管仲一箭射中了齊桓公的帶鉤,正因為如此,齊桓公沒有喪命。但關於此事的記載,是從三十多年後的晉文公時的寺人披口中說出來的,在乾時之戰中,並沒有正麵的記敘。寺人披的原話是,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當然,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隻是,鮑叔牙要求管仲必須回到齊國去接受處置。

這在魯莊公是沒有辦法不答應的,隻能答應鮑叔牙的要求。公子糾被殺於生竇。召忽自殺。管仲沒有象召忽那樣自殺,而是請求鮑叔牙把自己綁起來,押送回國。但在進入齊國境內到了堂阜這個地方時,鮑叔牙就給管仲解綁了。這在他二人是心心相通,一個知道自己死了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大不了落得個召忽那樣的讓人尊敬而已,但召忽已成為了那樣的人了,那麼就讓人們去尊敬召忽吧;一個知道這個人不能死,這個人死了對齊國是一個嚴重的損失和打擊,而活下來,不但可以避免損失和打擊,還可以使齊國更加強盛。

魯莊公是在夏季送公子糾回國的,但當齊桓公已即位後,魯莊公並沒有離開齊國的邊境,而是將軍隊住紮下來。魯莊公的可能的想法是,會不會還有機會使公子糾回國即位,就是想從齊桓公手中奪回君位。但到了秋季的七月,齊桓公將齊襄公的喪事給辦了,這就證明了齊桓公已確立了他的國君的地位。齊襄公去世九個月,到了齊桓公時才下葬。

在春秋時代,一般而言,周天王從去世到下葬可停殯七個月,因為各路諸侯要來吊唁,再加上天王的葬禮規格高,操辦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要七個月。諸侯可以停五個月,因為曾同盟過的諸侯國要來吊唁,還有其禮節也一樣地不會簡單。大夫是三個月,士是要過了一個月。現在這位齊襄公死了九個月才下葬,是超過了當時的五個月的期限的。這當然是由於國內政治動蕩造成的。在齊桓公即位後,可以把齊襄公的喪事辦完,說明齊桓公已控製了國內的局勢。

齊桓公在自己的君位已穩定後,才考慮到怎麼處置住紮在國境邊的魯國軍隊。既然人家是軍隊,那麼也隻能用軍隊來解決。魯莊公九年八月十八日,齊桓公就出兵與魯國的軍隊交戰,戰場就在乾時。結果是魯國戰敗。魯莊公是在放棄了他的戰車,上了另外的一輛戰車,才免於被擒的。魯莊公乘坐的戰車的車右和禦手為了使魯莊公能夠逃跑,駕馭著戰車,打著魯莊公的旗幟引誘齊軍去了,這二人被齊軍俘虜。可見,當時魯莊公的危險處境。擺脫了危險境地回到魯國的魯莊公,後麵卻跟來了鮑叔牙。

鮑叔牙向魯莊公提出了在魯國境內殺死公子糾,管仲和召忽二人要帶回到齊國,由齊桓公來處置。那麼為什麼鮑叔牙要將管仲召忽帶回國去呢?原來在乾時一戰中,管仲一箭射中了齊桓公的帶鉤,正因為如此,齊桓公沒有喪命。但關於此事的記載,是從三十多年後的晉文公時的寺人披口中說出來的,在乾時之戰中,並沒有正麵的記敘。寺人披的原話是,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當然,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隻是,鮑叔牙要求管仲必須回到齊國去接受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