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諾言】(1 / 2)

出征前,晉獻公讓申生穿上了偏衣,也就是左右兩邊有不同色彩的衣裳。還給申生佩上了青銅做的玦。這樣的兩個舉動,又引起了隨申生出征的大夫們的各種猜測,而多數人的看法是,太子申生的地位不穩。但不管怎麼講,東山皋落氏一戰,晉國勝利。

而這場戰爭的勝利,並沒有給太子申生帶來好運。到了魯僖公四年(前65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子申生在曲沃自縊身亡。這在申生看來,是他最佳的選擇了。

原來,當驪姬都安排好了一切後,就召見申生,說你的君父昨晚夢見了你的母親齊薑,你趕快去祭祀你的母親。申生就趕回曲沃,祭奠了母親。然後把胙送回到絳,給父親用。但申生來到絳時,晉獻公正好出去打獵了。申生就將胙交給了驪姬。過了六天,晉獻公才回來。而驪姬,就將胙放了毒藥,再給晉獻公。晉獻公應該是想馬上就食用,但驪姬說,外麵拿進來的東西,會不會有問題?這樣,晉獻公就將胙放於地上,地上馬中就鼓起了土墳,給犬吃,犬就死了,再給下麵的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這真是嚇著了晉獻公。驪姬馬上說,這是申生幹的。

申生也沒想到自己給父親的胙竟有毒,他也沒有說什麼,就離開了絳,回到了曲沃。申生身邊的人勸他,到晉獻公麵前把前因後果的事情說清楚,晉獻公一定會明白不會是申生你要害死父親的。但申生說,父親如果沒有了驪姬,就會坐臥不安,吃不下飯。我如果向父親說清楚了,驪姬就一定有罪,有罪的驪姬就可能要死。但父親老了,沒有驪姬就沒有快樂了,而這卻是因為我說明了真相的緣故。而父親如果是這樣,我又不快樂,那麼我為什麼要去說清楚呢?看來在申生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如果沒有快樂,而隻有痛苦,那麼還不如死去的好。而父親的不快樂了,申生就不快樂。

這時又有人勸申生到國外去避難。申生說,父親不知道我無罪,我卻背負著欲弑君父的罪名出走,還有誰會收留我呢?這樣申生就隻能用死來延續父親的快樂,因為隻有這樣,在另一個世界的申生或許才會快樂。

重耳與夷吾出走

驪姬在逼死申生後,並不就此罷手,因為重耳和夷吾還在國內,不管怎麼說,對自己的兒子奚齊總是威脅,重耳和夷吾也是晉獻公的兒子,當然有可能成為繼承人。所以她繼續她的早已設想好了的行動計劃。她對晉獻公說,重耳和夷吾是知道申生想毒死您這件事兒的。意思是說這兩位公子也是同謀者。既然是同謀者,就與申生有一樣的罪,所以當然應當受到與申生相同的處罰。

晉獻公命寺人披帶著軍隊前去蒲城追殺重耳。重耳知道後,對手下的人宣布,君父之命不校。這就是我們上麵分析過的管仲的那個禮的道德概念,即不能違背君父之命,君父就是要你死,你也得死,就如申生一樣。重耳說,誰要是敢抵抗,誰就是我的仇人。這樣重耳就隻能逃命,如果他還不想像他的哥哥申生那樣死的話。寺人披在追殺重耳時,斬下了重耳的衣袖,重耳也沒有反抗或命自己的武士幫助自己,而是翻牆逃走。重耳逃到了狄人居住的地方去了。

出征前,晉獻公讓申生穿上了偏衣,也就是左右兩邊有不同色彩的衣裳。還給申生佩上了青銅做的玦。這樣的兩個舉動,又引起了隨申生出征的大夫們的各種猜測,而多數人的看法是,太子申生的地位不穩。但不管怎麼講,東山皋落氏一戰,晉國勝利。

而這場戰爭的勝利,並沒有給太子申生帶來好運。到了魯僖公四年(前65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子申生在曲沃自縊身亡。這在申生看來,是他最佳的選擇了。

原來,當驪姬都安排好了一切後,就召見申生,說你的君父昨晚夢見了你的母親齊薑,你趕快去祭祀你的母親。申生就趕回曲沃,祭奠了母親。然後把胙送回到絳,給父親用。但申生來到絳時,晉獻公正好出去打獵了。申生就將胙交給了驪姬。過了六天,晉獻公才回來。而驪姬,就將胙放了毒藥,再給晉獻公。晉獻公應該是想馬上就食用,但驪姬說,外麵拿進來的東西,會不會有問題?這樣,晉獻公就將胙放於地上,地上馬中就鼓起了土墳,給犬吃,犬就死了,再給下麵的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這真是嚇著了晉獻公。驪姬馬上說,這是申生幹的。

申生也沒想到自己給父親的胙竟有毒,他也沒有說什麼,就離開了絳,回到了曲沃。申生身邊的人勸他,到晉獻公麵前把前因後果的事情說清楚,晉獻公一定會明白不會是申生你要害死父親的。但申生說,父親如果沒有了驪姬,就會坐臥不安,吃不下飯。我如果向父親說清楚了,驪姬就一定有罪,有罪的驪姬就可能要死。但父親老了,沒有驪姬就沒有快樂了,而這卻是因為我說明了真相的緣故。而父親如果是這樣,我又不快樂,那麼我為什麼要去說清楚呢?看來在申生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如果沒有快樂,而隻有痛苦,那麼還不如死去的好。而父親的不快樂了,申生就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