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如履薄冰】(1 / 2)

伯宗,還因此得出一個曆史的規律,依仗著自己的才能與勢力的強大去行事,就是走向滅亡的著道路。他隻用了一個證據,就是商紂。

然後,伯宗又告知晉景公一個哲學層次的道理。他說,天反時為災,地反物主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什麼意思呢?就是天地之反常的現象,都是由於人類的反德造成的。你看人的力量有多在!人類的無德,天地都要反常,那麼就必須清除之。所以必須攻打潞國的酆舒。晉景公同意了。

晉景公命荀林父出兵伐潞,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六月二十六日滅潞,酆舒逃到衛國去了,但衛國立即將他押送給了晉國,被殺。嬰兒則被帶回了晉國,過著衣食不愁,但卻是不用操心的亡國人的生活。

如履薄冰

到了七月二十八日,晉景公親自帶兵,再次攻打狄人,並占領了大片的土地,擄掠了大批的狄人。為了表彰荀林父滅潞攻狄的功績,晉景公賜給他了一千戶狄人為奴臣。同時也賜給了士貞子一個縣的土地和人民,作為他勸不殺荀林父的獎賞。

魯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正月,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和留籲、鐸辰(山西屯留),三月二十八日,晉景公獻狄俘給周天王,並請周王命士會為上卿。這樣荀林父退休,士會升任中軍將兼太傅。

士會當上中軍將,成為元帥後,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晉國的群盜都跑到秦國去了。晉國大夫羊舌職作了一個分析,善人當政,不善的人就會離開。而善人當政時,百姓們一定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就是懷有戒懼的心理,有了這樣的心理,就不敢為非作歹了。所以,就不會有那些僥幸幹壞事以得到利益的人。這些人,要麼改正,要麼就離開。在這裏,羊舌職也用了詩經的詞,而用法與別人又不同。別人多把這詩用在當權者行政時的表現。而這裏卻用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了。看來詩經真的可以斷章取義。

晉景公用了荀林父和士會,不但使晉國開拓了疆域,還使晉國的社會風氣得到了改善。

124、郤克受辱

晉的向東向北的拓展領土,並不能使晉景公的虛榮心得到滿足,所以他需要的是中原諸侯的會盟。晉景公派出使者到各諸侯國,邀請他們在魯宣公十七年(前592年)六月,在斷道會盟。

郤克被派往了齊國。由於郤克身有殘疾,所以齊傾公為了討好母親蕭同叔子,就讓母親藏匿在帷幕內偷窺。當郤克走上台階時,看到郤克走路的樣子,蕭同叔子和一同偷窺的婦人都笑出了聲。郤克認為這是他自己的恥辱,非要報複不可。所以自己先回國了,隻是命副使必須完成使命,一定要齊傾公參加斷道會盟。齊傾公是齊惠公的兒子,於魯宣公十一年(前598年)即位。

伯宗,還因此得出一個曆史的規律,依仗著自己的才能與勢力的強大去行事,就是走向滅亡的著道路。他隻用了一個證據,就是商紂。

然後,伯宗又告知晉景公一個哲學層次的道理。他說,天反時為災,地反物主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什麼意思呢?就是天地之反常的現象,都是由於人類的反德造成的。你看人的力量有多在!人類的無德,天地都要反常,那麼就必須清除之。所以必須攻打潞國的酆舒。晉景公同意了。

晉景公命荀林父出兵伐潞,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六月二十六日滅潞,酆舒逃到衛國去了,但衛國立即將他押送給了晉國,被殺。嬰兒則被帶回了晉國,過著衣食不愁,但卻是不用操心的亡國人的生活。

如履薄冰

到了七月二十八日,晉景公親自帶兵,再次攻打狄人,並占領了大片的土地,擄掠了大批的狄人。為了表彰荀林父滅潞攻狄的功績,晉景公賜給他了一千戶狄人為奴臣。同時也賜給了士貞子一個縣的土地和人民,作為他勸不殺荀林父的獎賞。

魯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正月,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和留籲、鐸辰(山西屯留),三月二十八日,晉景公獻狄俘給周天王,並請周王命士會為上卿。這樣荀林父退休,士會升任中軍將兼太傅。

士會當上中軍將,成為元帥後,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晉國的群盜都跑到秦國去了。晉國大夫羊舌職作了一個分析,善人當政,不善的人就會離開。而善人當政時,百姓們一定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就是懷有戒懼的心理,有了這樣的心理,就不敢為非作歹了。所以,就不會有那些僥幸幹壞事以得到利益的人。這些人,要麼改正,要麼就離開。在這裏,羊舌職也用了詩經的詞,而用法與別人又不同。別人多把這詩用在當權者行政時的表現。而這裏卻用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了。看來詩經真的可以斷章取義。

晉景公用了荀林父和士會,不但使晉國開拓了疆域,還使晉國的社會風氣得到了改善。

124、郤克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