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錦瑟無端,忽然想到一件事,居常舞文弄墨,所寫有幾番是心底的幽微,連自己追尋辨認,也若隱若現,難以名狀的?也許有,總是不多。{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這有原因。總的說是難,分著說是有不同的難。其一是我乃街頭巷尾的常人,也就與常人一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常在心頭徘徊的是柴米油鹽,至多是覺得這種表演長,那種表演短,而很少是幽微。其二是剛才所說,若隱若現,難於捉住。其三是,幽者,深而暗,微者,細而軟,比如藏在臥室某角落的什麼,與陳列在客廳案頭的什麼有別,有誰願意己身以外的人“刮目相看”呢?但我寫柴米油鹽,以及說長道短慣了,頗想換換口味,或大而言之,反一下潮流,即寫一次幽微。且說這也並非製藝之文,而是事出有因。是前不久,主要是有那麼一天,我感到岑寂,也許盼什麼人,今雨也來嗎?但終於連輕輕的印地聲也沒有,於是岑寂生長,成為悵惘,再發展為淒涼。我沒有傳說的達摩麵壁的修養,又不能樹立煩惱即菩提的信念,因而感到苦,也就渴想漂泊的心能有個安頓之處。秀才人情,“不有博弈者乎”的路,既不會又無興趣,隻好找書。謝天地,一翻騰就碰到丁寧的《還軒詞》。其後是神遊,與詞的意境會,甚至與詞人會。所得呢?又是難說,也因為分量太重,想留到後麵試試。為不知者設想,要先說說丁寧及其詞作。這在1992年8月,我曾以“丁寧詞”為題寫過,其中一部分可以移到這裏,也就不另起爐灶,摘抄如下。

丁寧,姓丁名寧,字懷楓,女,1902年生於鎮江,後移居揚州。庶出,生母及父都早亡,依嫡母生活。16歲出嫁,生一女,四歲病歿。其後即離婚,仍與嫡母共同生活。1938年嫡母去世,此後即孤身度日。解放前在南京幾處圖書館任管理古籍工作。解放後在安徽圖書館工作,仍管古籍,直到1980年9月去世,卒年78歲。所著書名《還軒詞》,四卷,卷一為《曇影集》,收1927年至1933年所作;卷二為《丁寧集》,收1934年至1938年所作;卷三為《懷楓集》,收1939年至1952年所作;卷四為《一廠(ān)集》,收1953年至1980年所作。量不算多,總共才204首。四卷外有《拾遺》,收詞9首,詩10首,還有一副懷念母親的聯語。專說詞作,我讀後的所感,由淺入深可以說三種。其一是功力深厚。由所作的意境和辭藻看,30歲前後,她已經能夠深入宋人以及五代的堂奧。這評論是由感覺來,找感覺以外的證據不容易。勉強找,似乎可以到有跡象可尋的地方試試,這就是學什麼像什麼。卷二有《鵲踏枝》八首,注明“用陽春均(韻)”,想來也是學馮延巳,其第一首是:

斷雁零鴻凝望久,待得來時,消息仍如舊。常日閑愁濃似酒,吟魂悄共梅花瘦。心事正如堤上柳,剪盡還生,新恨年年有。獨倚危闌風滿袖,朦朧淡月黃昏後。

這就確是五代氣味。再如《鶯啼序》,是字數最多的詞調,吳文英喜歡填的,有一首想來是學吳文英,開頭部分詞句是:

疏更暗催灩蠟,颭輕虹萬轉。絳心苦,微雨浮煙,似說身世如繭。峭寒重,繁聲漸息,前塵冉冉。春雲亂,趁低迷搖蕩沉宵,倦懷重喚。……

這就換為南宋氣味。筆下風格多樣,自然隻能由深入各家的堂室來。其二是深入各家之後,能夠融會貫通,生成自己的。這自己的是離北宋(或兼五代)近,離南宋(主要指吳文英一流的風格)遠。舉短調長調各一首為例:

十載湖山夢不溫,溪光塔影釀愁痕。數聲漁笛認前村。芳草綠迷當日路,桃花紅似昔年春。天涯誰念未歸人?(卷四《浣溪沙》)

淡月窺雲,昏煙閣水,夜深清露初零。絡緯驚秋,淒吟直到三更。無端喚醒機窗夢,渺瀛涯莫問歸程。最銷魂,萬縷千絲,錦字難憑。便教幽意從頭數,問迷金醉粉,能幾人聽?為汝低回,有聲爭似無聲。青蕪未必埋愁地,勝筠籠綺戶長扃。許知音,風露深宵,螢火星星。(卷三《慶春澤慢》戊子孟秋烏龍潭步月聞絡緯感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