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著湖麵,我看見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路蜿蜒。
多麼奇怪啊!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蹣跚著從遙遠的江南,堅持走回到藏地的人。那種萬裏孤身,矢誌歸返的感覺,是原初的悸動,一直纏繞、督促著我,使我不能安然地蟄居在南方。
許是江南那種過於稠密熱鬧的人居,他們關愛我的方式和灌輸給我的生活理念,像緊箍咒,非但不曾讓我對世俗的生活升起濃厚的興趣乃至信仰,反而讓我覺得壓抑,厭倦,心意凋零。
你會問,回到西藏就沒有這些苦了嗎?不是的。天上西藏,並不是人間淨土。不要心存這樣的幻想。這裏環境苦寒,沒有美食,可供娛樂的活動屈指可數,拉薩會好一些,拉薩以外,沒有網絡的地區,流行的東西比內地至少遲了一年半載。
生活粗糲,亦有塵世煩惱。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七情俱全,皆不可免。
隻是,一個有佛光照耀、佛法長存的地方,相對會更清淨。因為心中有方向和光明,人們即使同樣在受苦,也相對清醒些,沒有那麼多抱怨和不自知的麻木。
小時候讀古樂府,見一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入目之後就無法忘卻。那時還隻是莫名地悲傷。我以為是青春期傷春悲秋的通病,後來才知道不是。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人生是苦呢?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目睹他們形形色色的痛苦,思想著肉身易損、生命易折、恩愛難久、子女多憂……這些痛苦都是真的,即使它們以甜蜜誘人的樣貌出現,本質還是苦的。
不完全是佛法的影響,我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隱隱覺得習以為常的生活有些不對勁。後來學習的佛法隻是印證了我的懷疑。
像在深淵上麵走吊橋,少年時的生活經驗曾給我帶來極大的困惑。那樣的生活像一個黑洞,我眼睜睜看無數人前赴後繼掉進去,然後,無聲無息被吞沒,變成了一個個麵目相似的人。
既然如此,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明明不滿意,卻寧可心不甘情不願地持續著一個人人都知道過程和結局的老套程序,亦不願停下來看一看哪裏出了問題,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不要這麼選擇?
譬如和一個自己不滿意的人相處,結婚,生子,然後互相抱怨、傷害,拖遝至終老;譬如身體出了問題,畏懼死亡,卻不肯提前預習一點點關於死亡的功課。
借用一句流行的話,這些都是套路啊!可悲的是,我們隻是用力,不肯用心。寧可事後追悔莫及,不肯事前想清楚,進而找到破局的方法——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欠缺清醒和果斷,害怕麵對,得過且過,隨波逐流。社會陳規是我們想要抵抗的慣性,卻也是賴以為生的安全感。
與很多心藏悲歡、提筆抒寫的人不同,除去寫作時,我連傾訴表達的欲望都欠奉,看起來最是尋常和平靜。從來不是一個折騰著去生活,去證明和尋求愛的人,愛和被愛都適度,未曾缺失到有憾恨的地步,是以不曾刻意叛逆。然而心意倔強,亦不曾天真無辜地乖順。
凝望著湖麵,我看見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路蜿蜒。
多麼奇怪啊!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蹣跚著從遙遠的江南,堅持走回到藏地的人。那種萬裏孤身,矢誌歸返的感覺,是原初的悸動,一直纏繞、督促著我,使我不能安然地蟄居在南方。
許是江南那種過於稠密熱鬧的人居,他們關愛我的方式和灌輸給我的生活理念,像緊箍咒,非但不曾讓我對世俗的生活升起濃厚的興趣乃至信仰,反而讓我覺得壓抑,厭倦,心意凋零。
你會問,回到西藏就沒有這些苦了嗎?不是的。天上西藏,並不是人間淨土。不要心存這樣的幻想。這裏環境苦寒,沒有美食,可供娛樂的活動屈指可數,拉薩會好一些,拉薩以外,沒有網絡的地區,流行的東西比內地至少遲了一年半載。
生活粗糲,亦有塵世煩惱。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七情俱全,皆不可免。
隻是,一個有佛光照耀、佛法長存的地方,相對會更清淨。因為心中有方向和光明,人們即使同樣在受苦,也相對清醒些,沒有那麼多抱怨和不自知的麻木。
小時候讀古樂府,見一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入目之後就無法忘卻。那時還隻是莫名地悲傷。我以為是青春期傷春悲秋的通病,後來才知道不是。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人生是苦呢?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目睹他們形形色色的痛苦,思想著肉身易損、生命易折、恩愛難久、子女多憂……這些痛苦都是真的,即使它們以甜蜜誘人的樣貌出現,本質還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