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讓堅持變得更容易(1 / 3)

為什麼人要堅持?

閾值效應大家都聽說過吧,如果不堅持投入到一定程度,是看不到效果的。

而在這之前,人太容易放棄了。

堅持的對象主要是什麼?

減肥、複習考試,或者是學習,對一些本身興趣不足卻要堅持做的事情,是需要極大毅力的。

人的意誌力有限,對於這一點,每個人心裏都是清楚的。

我在減肥這件事情上就經常無法堅持,錄節目的時候塗磊老師總是喜歡拿我的體重開玩笑,他也問過我:“為什麼能在其他事情上堅持到成功,在減肥上就不多下功夫?”

我曾經在參加《超級演說家》比賽的同時,拿到了司法考試的證書,同時還完成了交換生的托福考試,可以說是一個有超強毅力的人,而我減肥不成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沒有把意誌力分配到減肥上。

我有太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了。

意誌力有限,而要做的事情沒興趣或者太難,這可以說是堅持不了的罪魁禍首了。

中國孩子體內都缺乏一個動力係統,大部分人缺乏動力去學習和生活,基本上都是被趕著走的,不過即便再喜歡一件事情,也會有厭倦期。

以前經常有初、高中生向我提問:“姐姐,我很喜歡學習的啊,但為什麼一個月裏麵總有兩三天對學習根本就提不起勁來,不想學習,怎麼都學不進去?”

每次他們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會反問他們:“如果一個人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很想學習,每天都很想工作,每天都熱情充沛,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似的,請問你會怎麼想?”

一定會覺得這個人瘋了。所以我們對於“熱情”這個詞,要求太苛刻了。其實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麵可能有一小半甚至一半時間,我們都是沒有熱情的,不管是對學習還是生活。

我們本身就有消極的時候,本身就有沒有動力的時候,本身就有不想堅持的時候,我們必須允許它在我們生活當中周期性發生,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每次我自己碰到這樣的時刻,也就是熱情下降無法堅持的時刻,我都會跟自己講很正常,沉下心來,靜靜地熬過去就好了。

壓力不夠大,也是堅持不了的原因之一。

可能你要反問我:“現在這個社會誰沒有壓力?誰不焦慮?”

確實有壓力,確實也焦慮,覺得成績不夠好,想提高成績,覺得錢不夠花,想賺錢,但是壓力不夠大,焦慮不夠狠。壓力最大的時候,就是毅力最強的時候,隻要還沒有被壓力打垮,就要珍惜這個階段,咬牙堅持,突破極限。

還有許多其他無法堅持的原因,比如遇到平台期等等。堅持需要方法,盲目地堅持,隻會更快地消耗意誌力。

之前我們說過的許多方法對堅持都有效。

第一個,在目標選擇上,隻選擇一個目標。

千萬不要同時堅持多件事情。

時間管理類的書籍總想讓大家變成這種人:同時做好許多事情。

但這麼做的結果往往是什麼都做不好。

第二個,一遍遍地確認自己的策略。

這個方法在本書其他地方也提到過。

目標不能讓人產生堅持的熱情,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才讓人有堅持的熱情。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在讀高中的時候,特別想考北京大學,我知道周圍的同學當中也有很多人想考。但是如果你隻盯著“北京大學”這個目標,隻是反複地想象成功的畫麵,隻是把北大的校歌設置成手機鈴聲,很快就會麻木了。

策略能讓人產生的熱情更持久。有兩個同學都特別想考北京大學,其中一個隻有目標,目標感特別強,早早認準了北大這個學校,他對北大的想象已經非常具體了。另一個同學並不天天盯著北大這個目標,對於考北大有一套自己完整的策略,而且他確信按照這個策略去行動一定能考上。

這兩種人誰更容易堅持?當然是第二種人。

所以堅持並不是一個“雞湯”的詞語,有策略的人才更容易堅持,知道怎麼能做到的人,比相信怎麼能做到的人更容易堅持。

一定要一遍一遍確認你的策略,你知道自己能做到,就不會想要放棄。

第三個,數據化你的努力。

一定要清楚每一分鍾的努力到底有什麼意義。

考試是很容易數據化的。如果考上北大需要做考綱範圍內的一萬道題,那麼我每天做一道題就等於我完成了一萬分之一。當我完成一萬分之一萬的時候,就可以考上北京大學了。

在這種計算之下,我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做那麼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目的和意義是什麼。知道自己每一分鍾的努力,到底有什麼用,也知道自己現在在什麼階段,離終點到底有多遠。

這是數據化努力的好處,被數字刺激,就不容易放棄了。

工作一小時,能為你帶來多少收益?如果想賺到想要的薪水,每天需要工作多少小時?當你每一分鍾、每一小時的努力,跟最終你會獲得的報酬聯係越緊密,你就越想行動,就越能堅持。

我聽說有個省錢App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