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修訂改動較多,首先重新描畫了兩個主角的感情線,大約能比之前的寫法更真實一些。其次,一些支線人物也做了梳理與合並,使故事結構成為一個閉環。再就是強化了時代背景。這個故事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堆割據的小國。當年寫文不在意,用的還是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的那一套稱謂體係,這回都改成中古的稱謂,風俗場景也重新寫過,都按唐宋的來,希望在嚴謹的同時,也增加小說語言的陌生感,如隔岸觀花,拉開那個世界與我們的距離。至於是不是能達到這個效果,就要問讀者了。其實很多部分都想重寫,但是也難,畢竟時隔多年,作為作者的我,連行文習慣都改變了。細心的讀者也許能看出來,從2000年的《青崖白鹿記》到2005年的《天雨花》,風格都不太一樣,和和2011年之後的《蓬萊宮中日月長》相比,更是大不相同。
最後,感謝本書的編輯,也感謝曆年來負責過此書刊登和出版的諸位編輯。感謝ENO的插畫和題名,從雜誌到兩次出版,都有她的畫作增光添彩。如果說江湖上真有什麼常聚不散的緣分,這該算是一種吧。當然,最感謝的是不離不棄的讀者們。我一直覺得這是一本沉沒之書。它是網文萌芽時代的作品,流傳不廣,隻是靠著紙媒讀者們的記憶,才挽留住它的生命力。我盡我所能將這一版改得完美,不留遺憾,隻當作一期一會。並不知還有下次相見否,亦不知相見是何年。
這一次修訂改動較多,首先重新描畫了兩個主角的感情線,大約能比之前的寫法更真實一些。其次,一些支線人物也做了梳理與合並,使故事結構成為一個閉環。再就是強化了時代背景。這個故事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堆割據的小國。當年寫文不在意,用的還是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的那一套稱謂體係,這回都改成中古的稱謂,風俗場景也重新寫過,都按唐宋的來,希望在嚴謹的同時,也增加小說語言的陌生感,如隔岸觀花,拉開那個世界與我們的距離。至於是不是能達到這個效果,就要問讀者了。其實很多部分都想重寫,但是也難,畢竟時隔多年,作為作者的我,連行文習慣都改變了。細心的讀者也許能看出來,從2000年的《青崖白鹿記》到2005年的《天雨花》,風格都不太一樣,和和2011年之後的《蓬萊宮中日月長》相比,更是大不相同。
最後,感謝本書的編輯,也感謝曆年來負責過此書刊登和出版的諸位編輯。感謝ENO的插畫和題名,從雜誌到兩次出版,都有她的畫作增光添彩。如果說江湖上真有什麼常聚不散的緣分,這該算是一種吧。當然,最感謝的是不離不棄的讀者們。我一直覺得這是一本沉沒之書。它是網文萌芽時代的作品,流傳不廣,隻是靠著紙媒讀者們的記憶,才挽留住它的生命力。我盡我所能將這一版改得完美,不留遺憾,隻當作一期一會。並不知還有下次相見否,亦不知相見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