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胸部影像學
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四、診斷標準
(一)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
2.臨床表現
(1)發熱。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征。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
(二)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五、臨床分型
(一)普通型
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二)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呼吸窘迫,RR≥30次br分。
2.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
3.動脈血氧分壓(PaO2)br吸氧濃度(FiO2)≤300 mmHg (1 mmHg=0.133 kPa)。
(三)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
1.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休克。
3.合並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六、鑒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鑒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鑒別。此外,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七、病例的發現與報告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疑似病例後,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院內專家會診或主診醫師會診,仍考慮疑似病例,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並采集呼吸道或血液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同時盡快將疑似病人轉運至定點醫院。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學關聯的,即便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陽性,也建議及時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
疑似病例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方可排除。
八、治療
(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確定治療場所
1.疑似及確診病例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疑似病例應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三)胸部影像學
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四、診斷標準
(一)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