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項羽率兵救援被秦軍圍困在巨鹿的起義軍,由於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項羽毅然命令士兵砸破鍋,鑿沉船,隻帶三天口糧,誓與秦軍決一死戰。在巨鹿,項羽軍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他受到英雄的感染,眸子裏充滿了自信。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感慨地背誦著蒲鬆齡失意時寫的自勉聯,仿佛看到作者把逆境變成機會,從厄運中解脫出來,最終完成了傳世名著――《聊齋誌異》。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一帆風順長大的孩子,很難創造出生命的輝煌。
回家周,當王京看著和他同齡的同學騎車從門前經過,心裏很是羨慕。暑假的一天,對我說:“爸爸,教我騎自行車吧!”
我把自行車推到了街上,告訴他先學會推車、遛車。要領是“目視前方,雙手把穩車身,身子稍向右傾斜。”我邊說邊給他示範。他認真地看著,躍躍欲試。遛了一個來回,搶過自行車,剛踏上腳蹬子,車子向右倒去,摔了一跤。
小王京倔強地爬起來,扶起自行車向我走過來。我說:“沒事吧?重來。”這一次我扶著車,王京雙手把住車把,左腳踏上腳蹬,右腳往下一蹬,自行車向前滑去,我扶了兩個來回,就鬆開了手,讓他自己試著遛。一騎上車子,東倒西歪,蹬了不到幾米就摔倒了。這一次摔得重,膝蓋摔破了皮,出了血。他摸了一下:“沒事。”傷口包都沒包,又跨上了自行車。
烈日當頭,連一絲風都沒有,天氣悶熱極了。小村的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小王京熱得汗流浹背,手甩著頭上的汗,大口大口地喘著氣。“爸爸,去給我買創可貼就行了。我自己包紮。”說完又騎上車,搖搖晃晃地走了。當我把創可貼遞給他,準備用雙氧水給他清洗、殺菌時,他已經把幾塊創可貼粘在了傷口上。我知道拗不過他,也隻好作罷。以至於到現在膝蓋處的表皮下麵還保留了一個沙粒,作為那時的紀念。
“非學會了不可。”汗不停地從臉上往下流,摔了一跤又一跤……“終於學會了!”他高興極了,在大街上就喊了起來,然後一直騎到院子裏,朝著正在做飯的媽媽喊道:“我會騎自行車啦!”
看著他高興的樣子,我既心疼又興奮。
“爸爸,我會騎自行車啦!”他的神情帶著驕傲。
我故意裝作不屑一顧的樣子:“是嗎?你沒學會!你忘了,會的概念是什麼?”
“啊!對了,爸爸,我還沒有學會呢。”他知道我話的含義,馬上改口道。
在王京的概念裏,學習要做到“滾瓜爛熟”才叫會。
為“滾瓜爛熟”我們打了一個比喻。一個小學生剛學會背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他說我已經會背了,但如果從後往前背就難為他了。比喻雖不恰當,但這是每個孩子曾有過的體驗。我用這個例子告訴兒子記憶的結構。學習中我們把瞬時記憶化成短時記憶,再變成長時記憶,這樣才能把學過的內容永遠地保存在頭腦中。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兵救援被秦軍圍困在巨鹿的起義軍,由於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項羽毅然命令士兵砸破鍋,鑿沉船,隻帶三天口糧,誓與秦軍決一死戰。在巨鹿,項羽軍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他受到英雄的感染,眸子裏充滿了自信。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感慨地背誦著蒲鬆齡失意時寫的自勉聯,仿佛看到作者把逆境變成機會,從厄運中解脫出來,最終完成了傳世名著――《聊齋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