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政
八政是國家施政的八大領域,即“管理糧食,管理財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賓客,治理軍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祭祀”,古人所祭的對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它代表宗教信仰的儀式,要讓人民知道人生不是當下的刹那生滅,死亡也不是淪入未知的虛無。人類活在世間,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與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體,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恰當的關係。
4.五紀
“五紀”之意是調和陰陽。陰陽是指自然界的動力而言,其變化顯示於天象,作用於人間,所以要由“天官”來觀察及記錄有關“歲、月、日、星辰、曆數”五紀的一切細節。在農業社會中,五紀直接影響百姓的生活規律。
5.皇極
“皇極”即是大中,亦即為天子。“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天子”是天之子,相對的,即是“作民父母”,因為古人相信“天生民”(《詩·大雅·蕩》)。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絕對正義)為目標,亦即要讓百姓對“善惡報應”這種正義得以實現。這無異於以政治來實踐宗教的目的,欲使人間成為幸福之地。這種理想就是“永恒哲學”的表現。百姓活在變化多端的世間,不會喪失行善避惡的信心,同時對美好的未來抱著希望。“皇極”在九疇之中,正好居中。在此之後,所側重的是後續效應。
6.三德
三德是指:剛正不阿,以剛製勝,以柔製勝。這裏所談的是人際相處之道。正直是原則,其次是妥善運用剛與柔。對頑強者,采取剛的策略,使他知所收斂;對柔順者,則溫和有加,使其增加信心。
7.明用稽疑
明用稽疑是一國之君若要明辨疑惑,必須使用各種方法。古代有卜與筮。卜是用龜殼卜卦,筮是用蓍草占卦。今日所謂的甲骨文,即是古代卜卦的遺跡。根據目前所有的甲骨文,我們已可斷定夏朝曆史之可靠性。
《洪範》內亦記載,古人遇到疑難時,除了使用“卜”與“筮”之外,其實還有三種更常用的方法,就是國君“自己”多加考慮,接著與執行政務的“卿士”商議,然後還需與“人民”大眾商量。在古代民智未開時,天意對於民意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擔心天意受到國君操縱,則古人也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
8.念用庶征
念用庶征是指人的思考必須根據外界各種現象。四季變化與氣象,勢將影響農作物之生產,隨之也將影響人們的心緒與行動,進而幹擾到社會與國家。要仔細考察“雨、晴、暖、寒、風”,若是五者不能調順,後果將是不幸的。
3.八政
八政是國家施政的八大領域,即“管理糧食,管理財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賓客,治理軍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祭祀”,古人所祭的對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它代表宗教信仰的儀式,要讓人民知道人生不是當下的刹那生滅,死亡也不是淪入未知的虛無。人類活在世間,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與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體,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恰當的關係。
4.五紀
“五紀”之意是調和陰陽。陰陽是指自然界的動力而言,其變化顯示於天象,作用於人間,所以要由“天官”來觀察及記錄有關“歲、月、日、星辰、曆數”五紀的一切細節。在農業社會中,五紀直接影響百姓的生活規律。
5.皇極
“皇極”即是大中,亦即為天子。“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天子”是天之子,相對的,即是“作民父母”,因為古人相信“天生民”(《詩·大雅·蕩》)。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絕對正義)為目標,亦即要讓百姓對“善惡報應”這種正義得以實現。這無異於以政治來實踐宗教的目的,欲使人間成為幸福之地。這種理想就是“永恒哲學”的表現。百姓活在變化多端的世間,不會喪失行善避惡的信心,同時對美好的未來抱著希望。“皇極”在九疇之中,正好居中。在此之後,所側重的是後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