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風水玄法,為自己利用,得其中便利,何必自討苦吃,對牛彈琴。
周振邦是牛嗎?綜合來看不是牛,但在風水玄學方麵,與牛無異。
正如寧凡所料,周振邦壓根就不信什麼風水玄術。
“寧先生,我承認你在中醫學上擁有很高的成就,可這並不代表你口中的風水就是科學,我剛才說風水是古華夏國遺留下來的糟粕或許有些嚴重了,但也絕不是什麼好東西,風水這類迷信隻會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有人有信仰,有人沒信仰,擁有信仰的人,信仰也不相同,但是不能因為兩人之間信仰不同,就說對方的是糟粕,你可以不信風水,但沒必要說風水是迷信,京都古皇城,最早的前身是元大都,設計者是古代著名水力學家郭守敬和劉秉忠,這兩位前輩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曆算、水利,更關鍵的是他們都精通易學,元大都的整體設計,是由什刹海之水,自北水關入城,先北上,複東折而南,總體入城走勢,由西北而東南,後來的明清京都宮殿也都是在元大都的舊址上建造的,經過三代封建王朝,再到新華夏新時代,古城仍然延續至今,你覺得這也都是糟粕嗎?”
寧凡之前去過京都,雖然沒在京都長期居住,但通過資料也知道古皇城的風水,畢竟古皇城在華夏國很出名。
“古皇城之所以能夠保留到現在,那是出於保護古建築,與風水關係不大,古皇城畢竟在京都,我們無法具體考證,就說咱們江城吧,你說說看,江城風水如何。”周建邦把京都古皇城的話題,轉到江城上。
實際上,周振邦還是認為風水就是迷信,更是糟粕,他讓寧凡說說江城的風水如何,目的是瞧瞧寧凡還能怎麼誇誇其談,怎麼把牛逼吹圓。
然而,寧凡怎麼可能被周振邦牽著鼻子走。
“江城的風水如何,我心如明鏡,既然周市長不懂風水,我就算說了也不明白,晦澀難懂,非常人所能理解,再者說周市長不認同風水玄學,我也就不必多費口舌去試圖讓你去相信,我尊重你的信仰和認知,風水這門學問,你不必篤信,但也請你不要冒犯。”
寧凡決定不解釋了,如果周市長與他一樣,都對風水玄學感興趣的話,他大可以花些時間講解一下風水堪輿。
可周市長信奉唯物主義,並且表明立場,說風水是迷信,那麼寧凡就完全沒必要繼續在風水這個話題上聊下去。
“這可能就是信仰不同吧。”周市長略顯尷尬,他才察覺出直接說風水是迷信,著實有些過分了。
“我覺得這兩種觀念,完全可以並存,並不排斥,再者說我所言的風水玄理,有利於生活起居、身體健康,並不是什麼封建糟粕,沒有不尊重你的信仰,風水可以讓我們改善居住的環境,難道不好嗎?”
寧凡反問了一句,這話讓周振邦接不上話。
習得風水玄法,為自己利用,得其中便利,何必自討苦吃,對牛彈琴。
周振邦是牛嗎?綜合來看不是牛,但在風水玄學方麵,與牛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