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維:

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

能夠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

能夠處理較大的信息量,在雜亂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維能力;

能夠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物所處的生態的特性、事物的長期趨勢等。

我們應當從上述四個方麵去突破以培養自己的深度思維能力。

在深度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進行具體可操作的訓練。思維能力是相對抽象的東西,它不像知識點的學習那樣明確——掌握幾個公式,或者背誦一篇文章。在中國社會和教育界極力推崇思維能力培養20年後,中國學生的思維能力依然未見顯著提高,缺乏具體的思維訓練內容正是重要原因。

深度思維能力的學習需要像知識點一樣有明確的、可操作的內容,不能僅停留在某種理念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掌握,很多時候是具體思維工具的內化而形成的。所以深度思維的學習,得有具體的模型、定律乃至公式,並配以具體的案例。就像投資家查理·芒格在論述多元思維的概念時所做的那樣,他清晰地將多元思維能力的學習落實到不同學科的具體模型中,這就給後人的學習提供了方便。而一般人在談論關於思維的名詞時——如逆向思維、創造性思維等——則常常停留在模糊的理念描述的階段。

從深度思維的四個方麵出發,以有具體的模型、定律和案例為標準,本書的內容就順次產生了:

從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一章《思維邏輯鏈》的內容;

從突破自我中心、靈活切換思考視角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二章《換位思維》的內容;

從在雜亂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維能力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三章《可視化思維》的內容;

從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這一角度出發,則衍生出了第四章《流程思維》、第五章《生態思維》、第六章《係統思維》、第七章《大勢思維》、第八章《兵法思維》以及第九章《慢即是快》。從宏觀角度出發衍生出的章節較多,而宏觀思維也的確是我們人生中難度更高、作用更大的思維方式。

對於這些深度思維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劃分它們:思維的技術與思維的格局。

本書上篇名為技術大師,有《思維邏輯鏈》《換位思維》《可視化思維》《流程思維》四種思維方法,我稱之為技術類思維方法。這些思維的技術主要用於處理日常工作的具體事物,就像一個個小工具,又像是一把把武器,能讓你披荊斬棘,對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本書下篇名為思維的格局,有《生態思維》《係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慢即是快》五種思維方法,我稱之為格局類思維方法。我們經常聽到這種說法: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格局比能力更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那些大格局的、效用超越普通努力的智慧選擇呢?這就是格局類思維方法的用處。它能讓你站在更高、更廣的視角上去看待問題,以更深刻、更巧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並且心態更加大氣平和。

深度思維:

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

能夠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

能夠處理較大的信息量,在雜亂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維能力;

能夠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物所處的生態的特性、事物的長期趨勢等。

我們應當從上述四個方麵去突破以培養自己的深度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