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話(3 / 3)

“好歹讓我看到一點希望,告訴我社團管理委員會很快就會成立。”快要被文書海洋淹沒時,溪川想起給未來的自己發個短信問問情況。

“記得是新旬當上自管會主席後立刻就成立了。”

“謝天謝地他總算幹了件好事。不過那也還有十個月,這十個月我怎麼熬過去?”

“不到十個月,隻有兩三個月了。他並不是按常規到高二才當上主席的。因為他當得早也辭得早,後來每任主席任期都是高一下學期到高二上學期。”

“他是校長的親兒子嗎?”

“建立量評係統,提議組成學生三院管理課題,成立社團管理委員會,可以說是在那以後學生組織才自行運轉的。”

量評係統?什麼東西?

看名字就有點費腦,溪川決定先擱置不談,“那他真是夠拚的,圖什麼啊?”

“問過一次,說是為了省出時間談戀愛。”未來的那位答道。

溪川麵對手機,竟有五分鍾不知該回點什麼。

【06】

周五的社團活動時間,溪川一小時內忙不迭跑了六個社團去考察,現在是第七個,計劃分給這個社團時間隻有五分鍾,其中四分鍾用在路上。

綠色集市社。

聽名字就不明所以,社團的主要活動是去逛銷售綠色蔬菜的集市嗎?

很可能是幾個優等生為了逃避社團活動和騙取實踐學分建立的幽靈社。她心裏盤算,隻要抽檢時發現社員在寫作業就立刻給他們不合格的評價。

學校裏有些社團人數爆棚,如空手道社,光一個社團就有社員一百八十多人。從名字就已經勝出了,一目了然知道是做什麼的。

讓溪川更加肯定自己判斷的是,綠色集市社登記的指導老師表示她從沒有參加過社團活動,隻見過一次社長。

有點意外,這個社團成員沒有寫作業。

現實的情況,活動教室裏空無一人。

溪川在門口感到秋風有點蕭瑟,她愣了幾秒,一度懷疑——真的去逛集市了嗎?為保險起見,她撥通了社團信息簿上的社長電話。

“我們在聖華中學交流。”社長倒是理所當然的語氣,毫不心虛。

“交流?”溪川把手機換到另一側心平氣和地詢問,“我想請問一下,你們綠色集市社到底是做什麼的?”

“我們下周三午休時間會在宿舍區組織活動,你到時過來看吧。”社長說完這些直接掛了電話。

好氣人啊,也不寒暄幾句。

溪川覺得這個空教室看起來更加蕭瑟了。

到底是不是個幽靈社團呢?看起來還有待商榷。她在社團名單後麵打了個問號。

接著是第八個社團,趣味藝術社。

初步印象也不太靠譜。

衡量社團成績的標準有很多,獲獎算一項,像辯論社那樣得到全市獎項就足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一般的文體社團,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獎項加分。然而這個趣味藝術社,大概名字裏寫著趣味,不以獲獎為目標,所以獲獎欄中空空如也。

即使不是幽靈社,也是個沒什麼用的社團吧,就連活動地點也很偏僻。

溪川在校園裏幾乎繞遍了每個角落,最後找到這個社團活動地點時已經四點多,還有十幾分鍾就要放學,本來計劃後麵再跑兩個社團,這下全泡湯了。

再說社團本身也有點反常。

登記的社員隻有十幾個,可是活動教室裏人數卻有三十多人。

社長是個高二學姐,對此的解釋是,許多提前結束活動的其他社團社員也經常來圍觀本社的學生作品。

這天展示的最後一項作品是校園有聲地圖。地圖是社員的手繪漫畫,主要地標有氣泡形的按鈕,隻要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參照物,按下按鈕,再按下目的地按鈕,就能顯示出最佳路徑。順著最佳路徑行走時,途經其他主要地標,隻要按下按鈕,就可以聽見關於該地點特色的介紹。

她領取了一份試用地圖,出門轉了一圈,成功找了回來,途經食堂時還聽見了下周選菜建議,雖然實際作用不大,但的確挺有趣。

社長介紹,除了這種小發明,社團還舉辦過優秀作品展,包括攝影、繪畫、衍紙等,其中幾個社員在音樂方麵也頗有創新。當然,所有人都沒有想過去參加比賽,其實也沒有適合他們參加的比賽。

可是僅僅因為沒有取得成績就撤銷這樣的社團多可惜?

溪川給他們的評定打了優秀。

【07】

周三中午如約光臨了綠色集市社的活動。原來主題是舊物買賣。

號召學生們把自己不需要的舊物帶到集市上賣,以舊書居多,許多高年級學生帶來的教輔書很快就會被低年級學生搶光。

除了舊書,還有一些住讀轉走讀的學生在慢慢賣掉日常生活用品,免得搬家時東西太多。

趣味藝術社社員的身影也在其中,那些新奇小發明和手繪明信片都非常熱銷。

校園裏每逢雙周就有集市活動,溪川從前也來買過東西,但不知道活動組織方就是那個疑似幽靈社的社團。

他們向所有賣東西的學生收取一元攤位費,賣剩下的物品還可以拍照登記後與其他學校進行買賣和交換。

因此,這個社團從沒有申請過活動經費,還小有盈利,收入用於組織集市、印發宣傳物料之後,剩餘的部分會統一捐贈給愛心社幫助慈善活動。

至於為什麼名叫綠色集市社……

“當然是因為主打廢物利用、綠色環保的理念了。你以為是什麼?”社長反問溪川。

她現在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愚蠢,還是不說為妙。

【08】

三周過去,溪川跑遍了所有進入廢社黑名單的社團,卻都沒能從名單裏確定任何被淘汰的社團。

似乎每一個社團都有存在的意義。

那些社員少、獲獎少的社團,意外地比許多大型社團更加有趣,而且他們大多數能自負盈虧,用不著學校再下發經費,應該任由它們存在才對。

但是學工委的老師卻不能理解這些,強行規定必須減少十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