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持現狀義無反顧地轉學時,自己卻沒有和她商量過。
溪川重新拿出手機,新建短信:未季,最近過得好嗎?很久沒聯係。前兩個月我把腿摔骨折了,一直在家休養……
她停下打字動作,重看一遍,發現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
刪到問號為止,後麵重新開始寫:你模擬考成績多少分?第一誌願是什麼學校?填報了什麼專業?
但這些細枝末節小問題很重要嗎?她停下動作,不禁捫心自問。
再一次刪除之後,她寫下:我想回我們班拍畢業照,站在你身邊。
然後發送。
【05】
未季沒有回複。
也許她手機沒在身邊,也許臨近高考電話卡被家長停機了,也許看見時不具備發短信的時機事後又忘記了……這都是常有的情況。
但溪川心知肚明,這都不是真的。
姐姐拍畢業照的日子,她的確跟著回了陽明。
陰沉沉的天氣,滿操場洋溢著燦爛笑容的臉。她穿著與所有人一樣的磚紅色校服緩步穿過人群,努力從中辨認熟悉的麵孔。
高三(3)班的班牌附近,未季靠著籃球架站在那裏,正和其他女生聊天,看眼神就知道她心不在焉。
去未季家玩的某一次,溪川和她一起坐在秋千上,那時候已經變得無話不談。未季憤世嫉俗地感慨同班同學都幼稚透頂:“同學錄、校內網、MSN、Space,他們的時間全花在這些無聊東西上,照一些影影綽綽的鬼怪照片,在照片上寫一些‘愛’呀‘傷痛’呀什麼的,配的文字更是一句和一句不相幹,毫無邏輯。”
溪川笑著附和:“是呀。”
“還好你不會那樣。”
“因為我家是撥號上網,隻要姐姐在上網我這邊就慢得要命,根本別想打開網頁。”好像是由於外在因素造成的“成熟”。
但溪川沒想到,未季也是如此。
和新旬聊起過未季小時候對他過分依賴的原因。新旬說姨媽對未季管束得太緊,不允許她追星、看電視劇,雙休日總是送她去補習班,旅行從不帶她一起。導致她小學初中時期和同齡人幾乎沒有共同話題,別人熱絡談論的一切她都不能理解,生活隻剩下單調的學習,也沒有朋友,即便買了電腦也隻是玩玩掃雷單機遊戲。她並不是沒有消遣,但讀書練字之類的消遣隻能讓她和大家距離更遠。有新旬這樣能和自己溝通的同齡人,她感到少許安慰。
溪川開始看透一些表象下的本質。
憤世嫉俗的人,恨的是自己不能融入世俗。
孤芳自賞的人,怕的是自己乞求卻不被欣賞。
遺世獨立的人,早就被世界先一步遺棄。
從來不是你選擇孤獨,而是你被孤獨選擇。
在未來的自己反複揣測是否不理解未季、是否因冷落而疏遠的很久之前,未季就放棄了自己這個朋友。沒有人會停在原地,時刻為你準備著。你離開了,他們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去疏遠和遺忘。
時隔一年,發一條熱情洋溢的短信就能冰釋前嫌,與朋友重歸於好,不過是少年漫畫式的一廂情願。
就像夾在書頁裏的一片樹葉書簽,時間從脈絡中無聲流逝。它褪去青翠,沉澱成一枚褐色的指紋,為你銘記某些洶湧炙熱的情節,卻無法找回那個完整的春天——昆蟲與蝴蝶,腳下的花海,甜蜜蜜的空氣,仿佛能飛進雲裏的秋千,雲裏裹挾著兩個女生相似的掙紮和挫敗。
真相是,獨特的人並不存在,自命不凡是一種應激反應,抱團取暖也是一種應激反應,與唯一的閨蜜為伴並不比成群結隊的那些人來得高級,隻是不願承認現實,兩個人都處在社交最底層。這不是由漂不漂亮、能夠吸引多少目光決定的現實。
三班的學生們一個接一個走上拍畢業照的台階,未季遵循著次序混在其中,溪川遠遠地望了一會兒,從操場一側離開。
她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出理由加入到他們之中。
【06】
而聖華中學拍畢業照和成人儀式在同一天,溪川得到了通知,但打算繼續裝作不知情或腿傷未愈——隨便他們怎麼理解,反正也沒人真的在乎自己是否參加。
誰知儀式當天早晨七點,家裏的門鈴就被按響,溪川睡眼惺忪地前去開門,不速之客是聖華所在班級的同桌,也就是在自主招生中不光彩地頂替了自己的那位。
聽說她自己得知真相後並沒有去參加自主招生麵試,還因此鬧出了不小的風波。不過倒有點讓溪川刮目相看了。
眼下她除了身上穿著校服,手中還拎著一套校服。
對溪川而言,無疑是出人意料的突發事件。
把她讓進門後,了解到更加意外的情況。身份是同桌之外還是班長,她並不是來邀請自己參加成人儀式的。
任課的一位老師因病去世,告別式與成人儀式時間衝突。班主任卻因為“補拍畢業照很麻煩”這種說不過去的理由禁止大家缺席成人儀式。
按照班級慣例,隻要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即可做出決定。可這次全班每個人都舉手表達了更想去參加老師告別式的願望,訴求還是被班主任駁回了。
“說到底,她是因為權威受到挑戰而惱羞成怒。我們決定全班集體翹課,不要她的允許。”
真是愛折騰的班級,也多虧愛折騰的班長,臨畢業還在製造大事件。
溪川卻從中感到一點安慰,仿佛連綿幾個月的梅雨季節後的一點點晴朗。不斷塌方、瀕臨全線淪喪的生活戛然停止在斷層邊緣。
像堂·吉訶德一樣無法妥協又深感不安,難以融入世界。但誰知世界竟也破綻百出,同樣不安,由一個又一個惶恐而倔強的個體組成,每個人都找不到安全堡壘。
各自哼唱的民謠使絕望的氣氛彌漫。可是,有時絕望的氣氛能彙聚成搖滾,世界的殼就從四麵八方開始爆破。
我們在泥沼中掙紮,偶爾能以一致的頻率引起共振去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