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喜歡打仗,除了皇宮裏那兩位隻動動嘴巴的皇帝和皇後之外。
吳王回去之後,就受到了楊太妃的一封信。
之前在大理,人那麼多,楊太妃沒有辦法數落吳王,但關起門來,身為母親的她狠狠地數落了他一頓。這讓吳王鬱悶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長孫無忌在這一段時間內不斷地攻訐吳王,使得吳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宮廷爭鬥也因為這一次所謂的討逆而正是拉開,一直臥床的魏王李泰終於抓住了時機,跟長孫無忌站在了一起,長孫無忌和魏王聯盟,兩人同時將矛頭指向了皇後武順,以及吳王李恪,同時還有吳王的手下。
相比硝煙漫天的政權爭鬥,秦小道的大理則顯得十分平和。
在李恪撤兵之後的第五天,鬆讚幹布病逝,高潼和高晨輝攻陷邏些城,本來秦小道是希望卓瑪成為吐蕃女王,但卓瑪卻是拒絕了,她帶領吐蕃人民歸降大唐。
有趣的是,當這份投降書遞到長安的時候。整個宮廷都跟炸開了一樣。
秦小道再一次創造了一個神話!
而正當民間對秦小道事跡津津樂道的時候,秦小道卻是牽著一匹白馬,馬背上坐著一個身姿婀娜、有著精致而俊俏麵容的少女
其實,長孫皇太後來大理一方麵是擔心高陽長公主在皇宮裏會被人下毒,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晉陽長公主。
晉陽公主的身體總是時好時壞,必須要讓孫思邈進行一番調理。
隻是,孫思邈卻告訴皇太後,晉陽長公主身體上的病已經好得七七八八,她得的是心病。
心病,自然就需要心藥來醫治,而這心藥就是秦小道。
過去幾天,秦小道一方麵陪著嬌妻,另外一方麵則是陪著晉陽長公主散心,培養感情。
對於這個纖弱的“小師妹”,秦小道自然是照顧有佳,而且說起來,當初也正是因為有晉陽長公主的存在,秦小道才能夠進皇宮,與李世民見麵。
可以說,李兮顏是秦小道在這世遇到的貴人。
長孫皇太後在李兮顏感情方麵已經完全放手,為了自己女兒,她也不在乎皇家的顏麵,隻要秦小道有這本事,她不介意將自己兩個女兒都嫁給他。
其實,對於晉陽長公主,秦小道待她更像是自己的妹妹,隻不過妹妹變成“情妹妹”也不過隻是一個字的過程。
這幾天秦小道陪著李兮顏去過大理很多地方,但相比那些高山,李兮顏更喜歡洱海的寧靜。
秦小道翻身上馬,將李兮顏攬入懷中,兩人在馬背上縱情奔馳……
時間就猶如翻書一般,一頁、一頁地翻,個把月後,大理全城都張燈結彩,高陽長公主終於生了,是個男娃。
秦小道起名為秦翰墨,秦小道小學沒畢業,高陽公主倒是比較喜歡舞文弄墨。
盡管戒日王朝的女王蘭雅為秦小道也生了一個王子,但他乃是戒日王朝的繼承人,未來的印度皇帝,因此秦小道讓他歲自己娘姓。而且,高陽長公主是秦小道名正言順的妻子,所以秦翰墨是秦小道的嫡長子。
沒多久,新羅女王也抵達大理,她給秦小道抱來了第二個兒子。
同時,在經過數月的準備之後,秦小道與眾女的大婚終於在隋朝蕭皇後、長孫皇太後和楊太妃的主持下,拉開的帷幕。
男方秦小道一人,而他卻是將這天下間最美的女人都娶了過來。
由於秦小道比較奇葩,沒有正妻,九名嬌妻都是平妻,所有九人一同成婚。
這九女分別是“大理公主”蕭月娘、“摘星樓東家”嚴芷玉、“新羅女王”歐夜、“高陽長公主”李夜歡、“羅生門門主”武妧嬅、“晉陽長公主”李兮顏、“戒日王朝女王”蘭雅、“波斯女王”赫本,以及“征西將軍”樊梨花。
盡管高陽長公主一直嚷嚷這要當“老大”,但是在其餘眾女的一致反對下,蕭月娘理所應當地成了“大婦”。
而此時的蕭月娘、嚴芷玉、樊梨花都已經身懷六甲。
有孫思邈這個婦科聖手在,要懷孕是在太簡單了。
秦小道這邊喜氣洋洋,而長安卻是陰雲籠罩。
長孫無忌和魏王李泰聯盟就一直在跟吳王李恪、皇後武順鬥。
長孫無忌和李泰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打壓李恪的勢力,李恪因為和武順的不-倫關係而深受痛苦,再加上長孫無忌步步緊逼,最後楊太妃給李恪信了一封信,使得李恪終於放下,毅然決然地辭去職務,撇清跟武順的關係,安安分分地到吳地當他的逍遙王去了。
而長孫無忌顯然不想這麼簡單地放過李恪,他仍舊想方設法地想要陷害李恪,結果東窗事發,皇後武順抓住把柄,再結合此前各種罪證,終於讓長孫無忌下台,流放蜀地。
長孫無忌在半道上想不開,服毒自盡。
李泰沒有了長孫無忌的幫襯,武順又心狠手辣,幾番爭鬥失敗之後,李泰被貶,親王變成郡王,帶著妻子閻婉和兒子李浩黯然離開長安。
不過,李泰還沒有走遠,他就被叫回了,原因是——李治病重!
一直以來,李治身處於兩個龐大勢力中間,斡旋兩方,他的確是一心想要當皇帝,隻是他做事比較優柔寡斷,就算明明知道武順和李恪有染,仍舊強行忍著不發作。
隻是,他最終還是低估了武順的野心,他怎麼都沒有想到武順竟然想當女皇!
李治為了不讓大唐江山落入武順手裏,連夜派人招李泰回長安,同時八百裏加急,命秦小道進宮。
這一次,秦小道隻身前往長安,長孫皇太後盡管心係兒子,但由於山高水遠,也是無能為力。
然而,當秦小道剛剛策馬飛奔入皇宮的時候,卻是聽到李治駕崩的噩耗。
堂堂高宗,繼位不過一年多時間,竟然年紀輕輕地就駕崩了。
秦小道雖然已經有了改變曆史的覺悟,卻沒有想到卻改得這麼徹底。
李治駕崩,秦小道本來以為自己和皇後武順會有一場惡戰,結果李治留下了一份遺詔,這份遺詔一直在李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