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這些洋人是怎麼想到這一出的?多少年了,即便是蒙古,也是“藩”,理藩院不是擺著好玩的。怎麼到了西洋人這裏就生出事端來了?不是在討論接見的禮儀問題麼?怎麼又扯到稱呼問題上來了?
充當翻譯的是傳教士,他們自然不會說是他們透露的。胤礽查了一番,在無解的情況下卻也生出疑心來了。正好,年羹堯送來的南洋華商裏有人懂一點外語,胤礽正好把他們派上了用場。
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善良,同時也是智慧的,在跟著朝廷混與跟著夷人混這道選擇題上,堅定地選擇了跟著朝廷走。無論是從名譽還是從利益上來看,朝廷都是大靠山不是?大中華的天生優越感,此時還沒有被消磨去多少,選誰,結果不言而喻。
搖身一變,商人也加了層官身,派去了理藩院幫忙。一下子得了個頂戴,這更讓南洋商人覺得風光,認為跟著朝廷混比較有前途。有了他們的加入,涉外問題就產生了極大的變數。
比如,他們探知,傳教士們泄漏了情報給西洋使節。比如,他們對外國比朝廷更要熟悉一點,對於外國的運作機製也懂得更多些。以前還存著點兒外心,現在正式成為公務員了,當然要奮發向上,為國家效力了。
在國人的觀念裏,無論如何,做了官才是最風光的一件事情。華商也是受此觀念熏陶長大的,而今得了機會,自是不遺餘力。自家有了出身,再經商就不太體麵了,可以使族人、家仆出麵,自己官做得越大、越好,經商也就越方便,賺得也就更多。
對外貿易有多大的利潤,他們的心裏很是清楚,如果讓朝廷厭了西洋人,自己等人再立有功勳,或許可以接手這一方麵的買賣也未可知,那是多大的利潤呢?
卯足了勁兒,三不五時地就說“探聽”到了消息,這些消息,有很多是他們在南洋就已經知道了的,隻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肯一次全告訴了朝廷而已。以前隻是彙報一些南洋的物產等情況,現在才是開始動了真格的了。
隨著這個彙報擺上了案頭,胤礽的脾氣也越來越壞。
拿起一份明顯是請了槍手代筆寫的折子,上麵道,跟朝廷宣戰的其實是一夥子商人,荷蘭政府給了商人授權,允許他們如何如何。
再拿起另一份也是請的師爺主筆的折子,上麵道,傳教士裏頭很有幾隻不是好鳥,他們辜負朝廷的信任,否則,言語不通,西洋使節何以知道京中如何稱呼他們?哦,對了,聽說當年跟俄國人談判,傳教士也從中作梗,因為國人不通外語,他們從中偏袒俄國人,否則,咱們不用讓出許多土地來的。這一份折子比較敬業,老實說了,跟西洋人打交道,千萬別提什麼君子風度,你風度了,就要吃虧,他們還以為你好欺負。(言下之意,討價還價最實在了,當然,我們是商人,很在行,皇帝可以交給我們的——這是一個比較想走官路的商人上書)
最重要的是,這些洋人是怎麼想到這一出的?多少年了,即便是蒙古,也是“藩”,理藩院不是擺著好玩的。怎麼到了西洋人這裏就生出事端來了?不是在討論接見的禮儀問題麼?怎麼又扯到稱呼問題上來了?
充當翻譯的是傳教士,他們自然不會說是他們透露的。胤礽查了一番,在無解的情況下卻也生出疑心來了。正好,年羹堯送來的南洋華商裏有人懂一點外語,胤礽正好把他們派上了用場。
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善良,同時也是智慧的,在跟著朝廷混與跟著夷人混這道選擇題上,堅定地選擇了跟著朝廷走。無論是從名譽還是從利益上來看,朝廷都是大靠山不是?大中華的天生優越感,此時還沒有被消磨去多少,選誰,結果不言而喻。
搖身一變,商人也加了層官身,派去了理藩院幫忙。一下子得了個頂戴,這更讓南洋商人覺得風光,認為跟著朝廷混比較有前途。有了他們的加入,涉外問題就產生了極大的變數。
比如,他們探知,傳教士們泄漏了情報給西洋使節。比如,他們對外國比朝廷更要熟悉一點,對於外國的運作機製也懂得更多些。以前還存著點兒外心,現在正式成為公務員了,當然要奮發向上,為國家效力了。
在國人的觀念裏,無論如何,做了官才是最風光的一件事情。華商也是受此觀念熏陶長大的,而今得了機會,自是不遺餘力。自家有了出身,再經商就不太體麵了,可以使族人、家仆出麵,自己官做得越大、越好,經商也就越方便,賺得也就更多。
對外貿易有多大的利潤,他們的心裏很是清楚,如果讓朝廷厭了西洋人,自己等人再立有功勳,或許可以接手這一方麵的買賣也未可知,那是多大的利潤呢?
卯足了勁兒,三不五時地就說“探聽”到了消息,這些消息,有很多是他們在南洋就已經知道了的,隻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肯一次全告訴了朝廷而已。以前隻是彙報一些南洋的物產等情況,現在才是開始動了真格的了。
隨著這個彙報擺上了案頭,胤礽的脾氣也越來越壞。
拿起一份明顯是請了槍手代筆寫的折子,上麵道,跟朝廷宣戰的其實是一夥子商人,荷蘭政府給了商人授權,允許他們如何如何。
再拿起另一份也是請的師爺主筆的折子,上麵道,傳教士裏頭很有幾隻不是好鳥,他們辜負朝廷的信任,否則,言語不通,西洋使節何以知道京中如何稱呼他們?哦,對了,聽說當年跟俄國人談判,傳教士也從中作梗,因為國人不通外語,他們從中偏袒俄國人,否則,咱們不用讓出許多土地來的。這一份折子比較敬業,老實說了,跟西洋人打交道,千萬別提什麼君子風度,你風度了,就要吃虧,他們還以為你好欺負。(言下之意,討價還價最實在了,當然,我們是商人,很在行,皇帝可以交給我們的——這是一個比較想走官路的商人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