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腦子裏裝的是稻草還是水。
“以前耿家欠債的時候,也沒見都要回來啊。”耿修傑才不願意往鄉下跑,多累呀。
耿書亭氣憤的跺跺腳。
“你知道個啥,每年結賬的時候,都是從月錢裏扣的,你大伯這兒還有五年前的賬,正追著那,一兩銀子也是銀子,你不去要,誰還跑上門來給你不成。”
做生意就是這樣。
開始怕不出貨,出了貨怕不掙錢。
有走團購的給現金的還好。
有人就喜歡拉關係欠賬。
要說誰都有錢不湊手的時候。
賒一次兩次的賬,沒關係。
隻要你及時結的清,賣家是願意讓你賒的。
古人做生意都講個信義。
沒有信義的人是吃不開的。
所以古人賒賬,大多時候是要的過來的。
也有個萬一。
有人家裏有事著急走,就會忘了還賬。
但是一旦有人去要,大部分人都是會給的。
也有耍無賴的。
基本就上了所有商人的黑名單了。
信息不流通的年代。
消息傳得也快。
耿修恒和耿修傑兄弟倆,開始學做生意也有三四年了。
他們不聽耿書亭的,聽耿老太爺的。
耿老太爺年紀大了,也都處處護著。
結果,護著護著,就把兩孫子護成敗家子。
老大耿書亭不願意了。
他還有一家老小那。
於是,本不該分家的他,就提出了分家。
路梓潼看過賬本也看出來。
這倆小子胡吃海喝的本事倒是有。
掙錢的本事差勁的很。
“舅公,您年紀大了,也該享享清福了,大舅舅和大舅母都是孝順的人,你忍心讓他們一邊孝順您,一邊被人說三道四嗎?”
“對耿家名聲不好,以後四個表哥還怎麼娶媳婦成親那。”
“再說,二表哥和三表哥,也該曆練曆練了。繼承家裏的財產不算本事,能把家裏的家業發揚光大才算是真正的本事那。”
“我記得當年舅公接手耿家的時候,耿家好像也是負債累累,最後不照樣在舅公手裏做到了京城嘛。”
“有其爺必有其孫,相信他們會做的更好的。”
耿老太爺此時也明白,因為自己的偏心,才讓兩個孫子如此的不成材。
耿書亭雖然提出分家,也隻是分外麵的產業,家裏的房產和家私,倉庫的東西倒是沒有分。
想來老大對兩個侄子不滿久已。
“行,那就這樣吧,分吧,我跟老大過。讓他們兄弟倆折騰去吧。”
家分完了,耿書亭一家歡天喜地的走了。
耿修恒和耿修傑捏著幾張欠條,垂頭喪氣的坐在屋子裏。
耿老太爺坐在首座,一臉的無奈。
路梓潼站在他後麵,看著耿修恒兄弟倆,有點鄙視他們。
耿氏坐在一旁沉思。
來喜也很尷尬,從頭到尾他都沒吱聲。
再怎麼樣,他畢竟不是耿家的人。
“姐夫,以後大夫人當家,俺們在這裏也沒用處,不行,俺們就收拾收拾回老家吧。”
來喜和媳婦在耿家幹了一輩子。
年歲也不小了,膝下兩個孩子。
倆姑娘都嫁人了,隻剩下小兒子柱子在身邊。
他們幾十年沒回老家,那裏還有老家。
他腦子裏裝的是稻草還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