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做一個美好的讀書人(1 / 2)

讀書不能等

在讀書的過程中,閱讀者領略到文字所獨有的藝術魅力、思想內涵,獲得心靈感悟、精神愉悅,這些幾乎都是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感受到的。

經典是每個時代人類最高智慧和最高美感的結晶。可是,現在閱讀經典的人越來越少。也許有人會說:“想讀書,但沒有時間。”實際上,“沒有時間讀書”是個偽命題。我一向覺得,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越忙越需要讀書充電。我的包裏經常放一本書或雜誌,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讀。我平時讀書的時間基本是在車上、地鐵上、外出旅遊或出差時,等飛機和坐飛機是讀書的最好時機,讀完一本,再換一本。

我尤其喜歡夜讀。夜晚,是做學問、搞研究的人最寶貴的閱讀時間。不僅如此,夜讀,還可以使人遠離浮躁,怡情養性,是一種物外神遊的精神享受。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夜深人靜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靜的書房,手捧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與書中的聖賢會晤,盡情享受思想的盛宴,豈不是一件賞心樂事?

所以,讀書真的不能等,要趁早養成讀書的習慣。一個人不擠出時間讀書,等有時間再去讀書,可能永遠也沒有時間。要讓閱讀成為內心的需要,讀書不可以貪多,要讀深、讀透和讀懂。買書不難,難的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本書。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應該是專心致誌的。

讀書還要善於選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功利地讀。讀書要講究方法,“不是抓緊每一分鍾學習,而是抓緊學習的每一分鍾”。對於一線教師來說,要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說結合,讀用結合,讀書要借鑒,讀書需要意誌。

在閱讀的過程中,由於書不同,人不同,讀書的目的和方式不同,讀的結果和成效就有了不同,讀書的境界也有雅俗、高低之別。這中間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沒有功利的目的,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還有一點必須強調:讀書是一項苦中有樂的工程,貴在及時,重在堅持。沒有極大的毅力支撐,是很難將閱讀進行到底的。

不讀書的人生是蒼白的

我讀書有個習慣,就是“書不離筆”。遇到好的書或文章,我喜歡抄讀,可以加深記憶,增強理解。抄讀的過程,就是消化知識的過程,對所讀內容理解越透徹,體會越深刻,則記憶越牢。長期以來,我堅持讀、抄結合,讀書筆記積累了幾十本,用時信手拈來,讓我受益無窮。我認為動筆的好處在於以讀促思、以思促寫、邊寫邊讀。同時,有了自己的閱讀經驗和體會,記錄下來,還可以與人交流和分享。當然,我的“書不離筆”,不僅僅是在讀書時的摘抄、批注、評點之類的“寫”,也包括寫讀書筆記、寫文章,乃至從事課題研究、著書立說等。

讀書不能等

在讀書的過程中,閱讀者領略到文字所獨有的藝術魅力、思想內涵,獲得心靈感悟、精神愉悅,這些幾乎都是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感受到的。

經典是每個時代人類最高智慧和最高美感的結晶。可是,現在閱讀經典的人越來越少。也許有人會說:“想讀書,但沒有時間。”實際上,“沒有時間讀書”是個偽命題。我一向覺得,讀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越忙越需要讀書充電。我的包裏經常放一本書或雜誌,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讀。我平時讀書的時間基本是在車上、地鐵上、外出旅遊或出差時,等飛機和坐飛機是讀書的最好時機,讀完一本,再換一本。

我尤其喜歡夜讀。夜晚,是做學問、搞研究的人最寶貴的閱讀時間。不僅如此,夜讀,還可以使人遠離浮躁,怡情養性,是一種物外神遊的精神享受。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夜深人靜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靜的書房,手捧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與書中的聖賢會晤,盡情享受思想的盛宴,豈不是一件賞心樂事?

所以,讀書真的不能等,要趁早養成讀書的習慣。一個人不擠出時間讀書,等有時間再去讀書,可能永遠也沒有時間。要讓閱讀成為內心的需要,讀書不可以貪多,要讀深、讀透和讀懂。買書不難,難的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本書。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應該是專心致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