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心靈雞湯——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取向與實現路徑》(1 / 2)

由此,在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我泡上一壺香茶,將日間雜亂的思路清空,開始在一種穿越時空的狀態下捧起書本,與作者在人生和靈魂的層麵開始書談。就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述:“夜深人靜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靜的書房,手捧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與書中的聖賢會晤,盡情享用其用智慧與思想設下的盛宴,豈不是一件賞心樂事?”

二、境界和品位

在閱讀中,我很快地就體會到了此書的妙處。當翻到“讀書的境界和品位”一節時,我不禁拍案叫絕,一口氣來來回回看了四五遍方才罷手。原來讀書的妙處在於境界和品位啊!在書中,作者從四個方麵談了自己對此的理解。一是王國維式的苦樂觀,二為毛澤東式的性情觀,三為童道明式的理想觀,四是馮友蘭式的人生觀。這一部分的精華在於:作者已將自己的讀書境界和品位提升到了一種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地步,他將讀書的最高境界定義為沒有任何功利的一種人的生活方式。眼下,教師不讀書已是普遍現象,並有日益蔓延和惡化的趨勢,已成為影響教育發展的嚴重問題。對於這種現象,不想讀書的人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許多條不讀書的理由。但是真正想讀書的人卻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完全取決於他讀書的寬度和深度。

我這幾年參加了好幾個市、區層麵的名師基地的學習,在與眾多名師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名師的成功,雖然各有各的“亮點”,但他們普遍有一個共同的長處,那就是喜歡讀書、會讀書。在我看來,在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雖然有專家引領、進修培訓、校本教研等多種途徑,但最有效、最持久、最紮實的還是教師自覺地讀書。我還發現,在學校裏受到學生喜愛、受到家長讚譽、受到同行欣賞的老師,往往就是那些熱愛讀書和反思、有人文底蘊和高尚人格的老師。因此,可以毫無疑問地說,讀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三、漫談與分享

作為學者型的教師,我感覺到潘裕民老師的書中有太多的觀點和字句,值得我認認真真地品味,仔仔細細地比照。就好像是與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在一起進行柏拉圖式的問答漫談。通過這種啟發式的漫談,作者將自己對於教師讀書的一些觀點鮮明地告訴我們,並且無私地將自己幾十年讀書的經驗和體會與我們分享。

例如,關於大多數教師不知道如何選書這一困擾,作者在書中與我們分享了一種選書的簡單易行的方法:“拿起書來,隨便看五分鍾,先看目錄,再選讀其中的章節。如果它在五分鍾內吸引了你,那就可以買;如果五分鍾之內不能吸引你,無論是讀不懂、不喜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就不要買。” 這個方法有缺陷,難免會讓我們錯過一些好書,但現在市場上書實在太多,我們不能把時間都花在選書上。不得不快刀斬亂麻,節約出選書的時間來讀書。作者介紹的這個經驗對我太有用了,我就是那種經常會挑書挑花眼的人。但是,從此以後我不會在選書上再浪費過多的時間和金錢了。作者的一番話無疑是點醒了我這個夢中人,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讀幾本好書。

由此,在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我泡上一壺香茶,將日間雜亂的思路清空,開始在一種穿越時空的狀態下捧起書本,與作者在人生和靈魂的層麵開始書談。就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述:“夜深人靜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靜的書房,手捧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與書中的聖賢會晤,盡情享用其用智慧與思想設下的盛宴,豈不是一件賞心樂事?”

二、境界和品位

在閱讀中,我很快地就體會到了此書的妙處。當翻到“讀書的境界和品位”一節時,我不禁拍案叫絕,一口氣來來回回看了四五遍方才罷手。原來讀書的妙處在於境界和品位啊!在書中,作者從四個方麵談了自己對此的理解。一是王國維式的苦樂觀,二為毛澤東式的性情觀,三為童道明式的理想觀,四是馮友蘭式的人生觀。這一部分的精華在於:作者已將自己的讀書境界和品位提升到了一種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地步,他將讀書的最高境界定義為沒有任何功利的一種人的生活方式。眼下,教師不讀書已是普遍現象,並有日益蔓延和惡化的趨勢,已成為影響教育發展的嚴重問題。對於這種現象,不想讀書的人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許多條不讀書的理由。但是真正想讀書的人卻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完全取決於他讀書的寬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