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1 / 3)

第四,從苦難裏真正看破。每個人來到世間便要經受不同程度的苦難。有些人所經受的苦難很輕,有些人則很重;有些人在經受了巨大的苦難之後,依然能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有些人則遭遇一點兒苦難就馬上萎靡不振了。其實,苦難是個寶,因為經過了人生中的苦難,我們才有機會想到解脫,試想你一生都是風平浪靜,順順當當的,你還能產生脫離輪回的念頭嗎?因此說,一生順利反倒不好了。你能看破這個問題,那麼恭喜你,你距離解脫已經很近了。

佛光偈語

掙脫物欲束縛,及時回歸本心清淨;

越淡泊越快樂,淡然的心境真自在;

從貪欲中解脫,了悟禪意放鬆心靈;

通過苦難看破,放下重擔走向淡然。

活在當下

有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每天都從自家花園采擷鮮花到寺院裏來供佛。

有一天,當他把花送到佛殿時,巧遇無德禪師。無德禪師非常歡喜地說:

“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好的容貌。”

信徒也非常歡喜地回答:

“采花來供佛是應該的。我每次到佛殿裏來,自覺心靈好像洗滌過一般清涼、清淨。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該如何在這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請禪師開示。”

無德禪師反問:“插在瓶子裏的花草樹木如何保持它的新鮮呢?”

信徒回答道:“花草保持新鮮的方法,要每天替它換水,同時,把它腐爛的根剪去一截。因為花梗泡在水裏很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一點兒不錯,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的。生活環境就像花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地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不斷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把不正當的心念從心中革除,這樣才能不斷吸收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非常歡喜,作禮感謝:“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能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到寺院來呢?古德有言‘熱鬧場中作道場’,隻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寧靜?如果說你心裏不寧靜,就算是住在深山古寺裏,也一樣無法修行。”

禪者的生活,正是熱鬧場中作道場,滅卻心頭火,在什麼地方都會感到清涼。所以,參禪者重視“當下”,何必等到明天呢?“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說,對於修行的人來講,隻有當下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該怎麼利用好當下這一刻呢?

第一,深入到生活之中。不論是參禪悟道,還是修行解脫,其實都不能離開現實生活。佛經上說道:“心淨則國土淨。”所以,要想把握好當下一刻,直悟道心,就必須要深入到生活之中,你的心裏清淨明澈,你的生活也才是明淨的。不要覺得遠離人間就是修行了,應該明白,你能在喧囂和繁雜中保持明淨的心,就是把握了當下一刻的禪心。

第四,從苦難裏真正看破。每個人來到世間便要經受不同程度的苦難。有些人所經受的苦難很輕,有些人則很重;有些人在經受了巨大的苦難之後,依然能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有些人則遭遇一點兒苦難就馬上萎靡不振了。其實,苦難是個寶,因為經過了人生中的苦難,我們才有機會想到解脫,試想你一生都是風平浪靜,順順當當的,你還能產生脫離輪回的念頭嗎?因此說,一生順利反倒不好了。你能看破這個問題,那麼恭喜你,你距離解脫已經很近了。

佛光偈語

掙脫物欲束縛,及時回歸本心清淨;

越淡泊越快樂,淡然的心境真自在;

從貪欲中解脫,了悟禪意放鬆心靈;

通過苦難看破,放下重擔走向淡然。

活在當下

有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每天都從自家花園采擷鮮花到寺院裏來供佛。

有一天,當他把花送到佛殿時,巧遇無德禪師。無德禪師非常歡喜地說:

“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好的容貌。”

信徒也非常歡喜地回答:

“采花來供佛是應該的。我每次到佛殿裏來,自覺心靈好像洗滌過一般清涼、清淨。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該如何在這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請禪師開示。”

無德禪師反問:“插在瓶子裏的花草樹木如何保持它的新鮮呢?”

信徒回答道:“花草保持新鮮的方法,要每天替它換水,同時,把它腐爛的根剪去一截。因為花梗泡在水裏很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一點兒不錯,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的。生活環境就像花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地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不斷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把不正當的心念從心中革除,這樣才能不斷吸收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非常歡喜,作禮感謝:“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能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到寺院來呢?古德有言‘熱鬧場中作道場’,隻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寧靜?如果說你心裏不寧靜,就算是住在深山古寺裏,也一樣無法修行。”

禪者的生活,正是熱鬧場中作道場,滅卻心頭火,在什麼地方都會感到清涼。所以,參禪者重視“當下”,何必等到明天呢?“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說,對於修行的人來講,隻有當下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該怎麼利用好當下這一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