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琬並沒有王允想的那樣複雜,身為太尉,一國兵事名義上的指揮者,東漢的太尉跟西漢的太尉已經是兩回事了。他對西涼軍是否會臣服於朝廷不感興趣,但罪人就該殺,這是千古不變的永恒道理。
“平白無故也不大可能,隻是陛下久居深宮,對董賊餘黨難以辨別,隻認為牛輔等人皆是被董賊脅迫......”王允是痛心疾首,他有多少的理由對西涼軍下殺手,劉協就有多少理由放過西涼軍。借口是相通的,隻要願意,就可以變成無窮盡的一個數。
他確信自己所麵臨的問題隻在於說服陛下。至於逾越,他是不敢的,就是董卓這等桀驁,掌控大軍的人,都會被自己這些心憂國事的文官誅殺。倘若自己逾越了,絕不會有好的下場。
但說服陛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刺董之後,他便知道,陛下並非自己任意揉捏的稚子,而是手握權柄的皇帝。即便他現在年幼,所受到的認同並不多。
東漢的皇帝不比後世,無論年紀,身份,隻要登基為帝,就會獲得足夠多的權利。但東漢的皇帝收到了的束縛也是最少的,其他朝代做不出來的事情,漢朝卻是都能做。
二人皆沉默不語,不知在自己之前,已經有人到了劉協身邊。
荀攸本應該下獄,卻因為董卓之死,僥幸有了生機。意外總是接踵而至,劉協想要的軍師此刻撞到懷裏,他卻有些不真實的感覺。因為荀攸此人,是曹操的嫡係,在自己叔叔荀彧反對曹操稱孤道寡的時候,保持了沉默,並未跟自己叔叔站在同一位置。
由此可見,此人對漢室的忠誠度並不高。隻是,劉協不清楚的是,現在的荀攸是否已經對漢室沒了忠誠度。
劉協並不知道荀攸在曆史上,這個時期所經曆的一切,自然對送上門來的軍師,有些介懷,甚至想要找個機會,將威脅誅滅,防患於未然。
但事實上,隻有荀攸知道自己究竟想的是什麼,對漢室是否忠心。
可即便如此,劉協對荀攸的態度足以讓接下來的談話變得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你有一個叔叔叫荀彧?你真的是他侄子荀攸?”這是劉協知曉眼前人是荀攸的第一反應,高興之餘,更多的是警惕。
荀攸本就拜道在地上,聽到陛下談及自己叔父,不禁心中打鼓,陛下知曉自己的名字倒是常事,自己叔父雖然是荀氏八龍之一,但現在年紀不大,並未顯露太多才能,還在潁川求學。
但作為臣子,他還是回答道:“陛下所言甚是,荀彧是小臣本家叔父。”
劉協是少年心性,陡然知曉荀彧所在,自然不會放過,當即說道:“這樣的話,侍郎大人,我命你即可啟程,去請荀彧先生出仕,不知可否?”
荀攸吃了一驚,不知皇帝心中所想,隻是點了點頭。
黃琬並沒有王允想的那樣複雜,身為太尉,一國兵事名義上的指揮者,東漢的太尉跟西漢的太尉已經是兩回事了。他對西涼軍是否會臣服於朝廷不感興趣,但罪人就該殺,這是千古不變的永恒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