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工匠(1 / 2)

劉協說的未必是真的,也未必是對的。可他們不敢質疑,隻能聽命行事。

倒是荀攸見工匠們不敢說話,便衝著劉協說道:“陛下若是有心,倒不如將此事交由於臣子,倘若僥幸成功,天下馳道能夠重新修繕,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劉協隻是點頭,因為他又想到了一個東西,火藥。

隻是火藥這個東西並不簡單,比例他是知道的,一硝二碳三硫磺,之後呢。在具體一點他就抓瞎了,提純之類就更別說了。書本上都沒有具體說明的方式,讓他一個門外漢去做嚐試,是萬萬不能的。

他隻能按耐住心中的念想,點頭道:“既然愛卿想要踐行,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不過愛卿的叔父倘若是在家,不妨讓他來洛陽於我見上一麵。前些日子,荀司空病逝,真乃國家之大不幸。”

劉協說的熱鬧,荀攸卻隻是聽著,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實在的,荀攸所在的荀家跟荀彧所在的荀家雖然是同族,但已經不是同宗了,不然荀彧也不會有這樣大的一個侄子。

“此事易爾,陛下有心,征召一些天下有名的士子自然容易。隻是天下堵塞,西涼軍也好,關東聯軍也罷,皆是虎狼,不易對付。”荀攸又不得不盡臣子的本分,將一些不該說的話說出來。他打心眼裏就是對手握地方大權的世族無甚好感的。

誰讓現在荀家的代表並不是他們這一房,他是在徐州長大的,對潁川荀家的認同度並不高。

並且,他跟世家的合作遠遠不如競爭,競爭才是生活當中常有的事情,合作在他這個層次,卻是不多。

“你可為我所用?”劉協忽的問道。

荀攸猶豫了一秒鍾,這是他想要的,每一個大臣想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為關鍵的就是皇帝的支持。但現在,他並知道自己是否像自己想的一樣,準備為漢室堅守一生。

但他也沒有拒絕,他是漢民,對漢家的皇帝天然的有認同度。

而劉協就是一個稚嫩,但卻被認同的皇帝。

“我是陛下的臣子,自然受陛下的驅使。”荀攸說道。

劉協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這不是我要的答案,張驥,送他們出宮,三日之後我會去看你們的成果的。”

聲音落下,劉協就走了。這是他在這個時代第一次表達自己的善意,對一個忠奸莫辨的人,這是他能唯一能夠表達的。

說實在的,這個時代,他認為唯一能夠信任的就是諸葛亮了,那是一個有功利心的好人,在私德上麵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諸侯武侯跟自己一般年紀,現在隻是稚子,根本幫不了自己。要是按照原本曆史,一直要到十七年後,諸葛亮才會學成出仕。等到那個時候,要是劉協還不能做到統一的話,大漢複興也就無望了。

劉協說的未必是真的,也未必是對的。可他們不敢質疑,隻能聽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