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這一點,董卓才下令讓黃琬歸都,出任太尉一職。
強勢的地方官員,向來為中央忌憚。
黃琬在朝中的盟友被董卓殺了許多,袁氏的大佬們更是被屠戮一空,以至於黃琬現在想要找尋一個合作者都難上加難。好在黃琬對諸侯們戒心重重,並不打算接觸。不然的話,劉協就按不住自己手中的長劍了。
沒人喜歡自己的手下吃裏扒外。
“此為法度,若是是太尉指引此事,才是荒謬。罷了,廷尉按律懲處,不要過於苛責,也不要從輕發落。黃公身為太尉,自然會支持你等的做法。”劉協接著說道。
廷尉站出來承諾,這樣的燙手山芋他並不想接,卻又無甚辦法。牽扯到皇帝三公的禍事可大可小,現在這一樁看似是小事,實際卻是大佬們互相鬥法,他作為九卿麵對這樣的事物,隻能點頭承諾,按照律法處理此事。
旋即,劉協起身目視前方,掃過自己的臣下,冷聲道:“朕乃太子,天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為何太尉的家仆做錯事情就應該放在朝堂上討論。若是以後還有這等事情,廷尉若是無法決斷,索性全部引咎回鄉為好。身為大漢官吏,怎麼今日連自己應該做什麼,都弄不清楚了,朕以你等的所作所為為恥!”
廷尉胡彥祖父為漢桓帝時期太尉,本應該被董卓在遷都之時,牽連而死。現在非但沒死,還成為了九卿之一的廷尉。可他現在冷汗直流,皇帝的話如同拷問,每一個字音都敲打在他的心頭。
“朕聽聞過一句話,尊崇本心,無問西東。既然廷尉大人主掌刑法,就應該依法做事,怎麼今日為了太尉的家仆就猶豫不決了。難道太尉的家人就不是人了?不是我大漢的子民,不歸你管?”
胡彥拜道:“陛下所言甚是,小臣糊塗,還請陛下原諒。”
劉協坐了回來,安撫道:“廷尉掌管法律,是我大漢意誌的提現,自然應該嚴謹一些。隻是無論是誰觸及了法律,都應該按照法律處置。倘若你遇到了招惹不起了人,盡管來找朕主持公道。”
胡彥頓時大喜過望,再次拜道:“臣遵旨。”
劉協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自己的一番言論,讓胡彥成了有名的酷吏,讓東漢民風大變,違法亂紀者少之又少。
而針對庶民的處置方式,也讓不少大臣心中戚戚,一些小民鬧出來的事情,上了朝堂,讓三公都失了尊嚴。若是自己遇到了,能夠保全尊嚴,還尚不可知。
於是乎,洛陽隨後幾日有為數不少的小民跑去登記貫籍,成為大漢工人階級中的一員。
打土豪分田地並不現實,劉協現在寧願用工業收攏無土地的人口,也不願意對地主下手。這純粹是他現在要太多的人口也沒用,沒有足夠的工業,農業也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小民多了,根本養不活。
也正因為這一點,董卓才下令讓黃琬歸都,出任太尉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