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層次的原因紀靈跟他們也都清楚,紀靈要的是孫堅依附自家主公,孫堅要的是獨立。獨立與否,看的就是有沒有一支敢戰的軍隊。實力才是做事的根本,是下一步合作的基礎。
紀靈要的就是孫堅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在經曆穎陰之敗之後,他方才知道自己自詡的天下無雙是多可笑。他的武藝未必會弱了孫堅,可在行軍布陣一道,卻是弱了不知多少。他不知道曹操是如何做到抵禦漢軍一夜而不崩的,但他在兩個時辰,就葬送了二萬大軍,被區區數千人擊敗。這樣的戰果讓紀靈痛定思痛,決定拉攏孫堅,將其帶回南陽宛城,充作自己的投名狀。
還在感慨的孫堅並不知道紀靈心中所想,不然絕對會拔刀相向,給自己正名。他絕非是坑害士卒之人,而是任用之下,並無差錯。
天微微亮,韓當便前來稟告,低聲道:“主公,後營所在,漢軍遊騎比昨日多了數倍,還請主公決斷。”
孫堅猛地一拍桌子,苦笑道:“還能這麼決斷,你所要的不過是我放棄後軍,率領全軍突圍而去,必要之時,便是連中軍也不要了。這等事,若是我做的出來,早就做了。”
韓當也是萬分糾結,隻得將方才之事全盤托出。
“昨夜程德謀便整頓士卒,分為三部。其中精壯男兒盡皆安置在前營,不需修整營地,至今日已經歇息三個時辰,可堪一用。中軍多是丹陽兵,聚在一起,不需主公發話,遇敵便會自動出擊。這一部由黃公履統帥,還請主公放心。至於後軍,無論是安營紮寨,還是埋鍋做飯,盡皆是他們處置,隻要漢軍一到,阻攔不住,程德謀便會下令投降,為我等爭取時間。”
孫堅麵色凝重,這是最好的布局,就連投降拖延漢軍也是最好的策略。隻是無人知曉漢軍會如何處置投降的將領。小卒隻是聽命行事,漢軍自然不會為難。程普雖隻是小有名氣,但在孫堅軍當中已經是二號人物,論及地位,遠遠在韓當黃蓋之上。
程普所謀,已經做到了最好。
“前軍擇選五千健兒,中軍七千丹陽兵,三千豫州軍,後軍一千丹陽兵,四千豫州軍。主公你若是不同意,便親自去後軍與程德謀說道說道。若是猶豫不定,末將這就去召集前軍,背水一戰!”韓當信誓旦旦,話說的鏗鏘有力。可孫堅知道,他的意思是,現在就走,不要停留,用後軍五千人,換取前軍中軍活下去。隻有這樣,才能保住一路諸侯的威嚴,才能與看人下菜的世家子袁術合作。
他們要的不隻是現在,還有未來。作為主公,是需要向所有的臣子負責的。隻有這樣,才能長久下去,所有忽視臣子的君主,都會被臣子所拋棄,這便是現實,真真的現實。
曹操明知道自己稱王會被荀彧所厭惡,仍舊這樣做了,不是他的自己一個人想這樣做,還有他身邊的人,都想這樣做。惡了荀彧一人,換取其餘臣子支持,是劃算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紀靈跟他們也都清楚,紀靈要的是孫堅依附自家主公,孫堅要的是獨立。獨立與否,看的就是有沒有一支敢戰的軍隊。實力才是做事的根本,是下一步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