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賬本誕生的背景,實質上是人類社會的“數字化遷徙”。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向信息空間,從原子狀態走向比特狀態,從低維走向高維。最近幾年,一係列的新技術都不約而同地進入爆發期: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它們就像三級火箭一樣,助推人類社會更快地飛向數字世界新大陸。
何謂低維走向高維?在中國有兩個非常鮮明的案例。一是外賣。網上有一個段子,“打敗康師傅方便麵的不是統一方便麵,而是外賣”。當你在家裏半小時內就能吃到各國各地的美食之後,就不會再選擇吃方便麵,因此,方便麵的銷量大幅下降。但是創造互聯網外賣的這些人,初衷並不是和方便麵競爭,他們其實站在更高的維度。另一個案例是手機支付,“打敗小偷的不是公安,而是手機支付”。現在很多中國人已經不會攜帶大量現金了,因此小偷的“職業”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初衷並不是打擊小偷。可見,在更高的維度建好商業模式以後,舊世界的很多東西自然就要被淘汰、被消滅。這就是分布式賬本產生的大背景。
當在數字世界重建了這樣一個數字經濟體時,我們需要有新的記賬方法(分布式賬本)和新的賬戶體係(密碼學賬戶),甚至是新的記賬單位(加密數字貨幣)。現有的體係已經難以滿足數字世界裏一整套新的、在更高維度建立起來的經濟體。
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遷移,導致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規律和規則。在過去幾年裏,已經有不少觀察家和經濟學家對此做過總結,比如穀歌的首席經濟學家撰寫過一本書叫《信息規則》,還有凱文·凱利的《新經濟新規則》等。
分布式賬本帶來的變革
首先從交易成本來說,分布式賬本的邊際成本為零。大家都知道,我們需要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是因為它能把某一部分市場流程內化成為企業內部流程,以此來降低交易成本。可見,企業存在的邊界,就是內部成本必須低於市場成本。但當邊際成本為零的時候,還需要“公司”這種形式嗎?
有一本書叫《零邊際成本社會》,而“零邊際成本”隻有在數字世界才可以實現。過去分享1首歌給1萬個人,需要刻成1萬個CD,隻要涉及原子,涉及物理狀態,邊際成本一定是增加的。但是通過互聯網分享1首歌給1萬個人的邊際成本是零,因為給1個人聽和給1萬個人聽,成本不會顯著增加。零邊際成本直接導致了企業的存在價值被質疑。在區塊鏈世界裏,幾乎沒有中心化的商業組織。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其所有的知識成果是開源的,它沒有股東會、董事會、員工、辦公場地、營運收入等。這樣一個非常純粹的去中心化、無人掌控的商業係統,我們也找不到它在哪個國家、哪個轄區注冊,甚至不知道創造它的人是什麼性別。
分布式賬本誕生的背景,實質上是人類社會的“數字化遷徙”。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向信息空間,從原子狀態走向比特狀態,從低維走向高維。最近幾年,一係列的新技術都不約而同地進入爆發期: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它們就像三級火箭一樣,助推人類社會更快地飛向數字世界新大陸。
何謂低維走向高維?在中國有兩個非常鮮明的案例。一是外賣。網上有一個段子,“打敗康師傅方便麵的不是統一方便麵,而是外賣”。當你在家裏半小時內就能吃到各國各地的美食之後,就不會再選擇吃方便麵,因此,方便麵的銷量大幅下降。但是創造互聯網外賣的這些人,初衷並不是和方便麵競爭,他們其實站在更高的維度。另一個案例是手機支付,“打敗小偷的不是公安,而是手機支付”。現在很多中國人已經不會攜帶大量現金了,因此小偷的“職業”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初衷並不是打擊小偷。可見,在更高的維度建好商業模式以後,舊世界的很多東西自然就要被淘汰、被消滅。這就是分布式賬本產生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