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龍骨水車,雞鹿懷古(1 / 2)

“府君大才,鈞不及也。”馬鈞佩服不已,未曾想分工協作會有如此大用,更是沒想過統一機關器件的製式和製作流程。“鈞立刻命人嚐試。”

馬鈞也是沉心巧匠之人,今日聽得項敖的提議,心中極為興奮,便放下項敖不管,馬上帶領眾工匠開始嚐試。項敖見馬鈞如此激動,也未責怪,微微一笑便轉身離開,心中亦是期待馬鈞更快的帶來好消息。

今年冬日極為寒冷,嚴寒席卷整個天下,不僅大漢許多百姓流離凍死,邊境之地也有不少外族逃難至各個大漢縣城以求庇護救命。在無情的天道之下,今年冬季的邊境少了殘酷的鬥爭,多了不少暖人心脾的善行。

在項敖的治理的朔方郡,項敖將逃難而來的百姓不分族別,一一收留,分發食物與取暖的衣物和炭團。原本蔡邕和郡中的士族和豪強是極為反對的,不過朔方郡內並無大族,所謂的豪強比中原富足地區稍有富裕的農戶也強不了多少。

項敖一意孤行的政令也無人能阻擋,更無人敢阻擋。項敖手中可是有將近一千精騎,雖統領精騎的薑炎遠行,但還有在士卒之中威望不低的焦猛統領。更何況項敖在士卒和百姓間的威望更勝,項敖從鮮卑手中救他們回來,又為他們提供吃住,解決寒冬取暖,每一樣對他們來說都是救命之恩。

別說孤軍深入漠北,就算項敖起兵造反他們也會跟隨。大漢朝廷?在朔方郡大多數百姓和士族心中已無太多威望,對大漢對邊境的不作為也是失望至極。與其衷心於對他們不聞不問的大漢朝廷,還不如為他們所尊敬的項敖馬革裹屍,至少項敖在想辦法讓他們活著。

百姓和士卒在項敖施行的政令當中看到了些許公平,甚至不少百姓還感受到何為尊敬。就算是逃難的外族,不管是匈奴還是鮮卑,甚至西邊來的羌人,項敖都是一視同仁。即入吾地,便皆是吾民。項敖來邊境之前,隻看到了大漢百姓的疾苦,對士族豪強多有不滿,對朝廷失望。而今見得塞外他族牧民在天道之下亦是如此,便對這個世道開始懷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項敖走在看著城內百姓為生存忙碌,心中不免多想:是百姓的錯?士族的錯?朝廷的錯?抑或外族的錯?自己到底該如何?難道自己隻是在偏遠之處抵禦外族?隻是治理一郡之地能救多少?難道必須得進入朝堂才能影響陛下和天下嚷嚷眾人?甚至反了這所謂的天子,讓百姓在自己的治理下安居樂業?

念及此處,項敖心中一驚。為何自己會有如此想法?若是反漢,苦的仍是百姓,不可為,不可為也!

如此種種,項敖隻有自己胡亂想著。蔡邕雖是大儒,卻也是士族中人。項敖多次溝通也從蔡邕身上感受到士族之人身上高高在上的感覺,況且蔡邕更為在意的是大漢朝廷的盛衰與曆史記載是否公允。對於當今世道各個階層的矛盾蔡邕也未多談,貌似在回避一般。想法多了便有感慨。

“府君大才,鈞不及也。”馬鈞佩服不已,未曾想分工協作會有如此大用,更是沒想過統一機關器件的製式和製作流程。“鈞立刻命人嚐試。”

馬鈞也是沉心巧匠之人,今日聽得項敖的提議,心中極為興奮,便放下項敖不管,馬上帶領眾工匠開始嚐試。項敖見馬鈞如此激動,也未責怪,微微一笑便轉身離開,心中亦是期待馬鈞更快的帶來好消息。

今年冬日極為寒冷,嚴寒席卷整個天下,不僅大漢許多百姓流離凍死,邊境之地也有不少外族逃難至各個大漢縣城以求庇護救命。在無情的天道之下,今年冬季的邊境少了殘酷的鬥爭,多了不少暖人心脾的善行。

在項敖的治理的朔方郡,項敖將逃難而來的百姓不分族別,一一收留,分發食物與取暖的衣物和炭團。原本蔡邕和郡中的士族和豪強是極為反對的,不過朔方郡內並無大族,所謂的豪強比中原富足地區稍有富裕的農戶也強不了多少。

項敖一意孤行的政令也無人能阻擋,更無人敢阻擋。項敖手中可是有將近一千精騎,雖統領精騎的薑炎遠行,但還有在士卒之中威望不低的焦猛統領。更何況項敖在士卒和百姓間的威望更勝,項敖從鮮卑手中救他們回來,又為他們提供吃住,解決寒冬取暖,每一樣對他們來說都是救命之恩。

別說孤軍深入漠北,就算項敖起兵造反他們也會跟隨。大漢朝廷?在朔方郡大多數百姓和士族心中已無太多威望,對大漢對邊境的不作為也是失望至極。與其衷心於對他們不聞不問的大漢朝廷,還不如為他們所尊敬的項敖馬革裹屍,至少項敖在想辦法讓他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