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年伊始(2 / 2)

“哦?前些日誌也未曾聽孔明兄提及離去之事,何事如此著急?”

“也無他重要之事,欲遊學天下爾。”胡昭放下雙手,置於身前:“不過明公二人今日提到已俊傑倒是讓孔明欲前往拜訪。”

“得孔明重視的,那定是了得之人。不知此人此時在何地?”

“元直就不用多問,老夫提及的便是元直知己項敖。”司馬徽見徐福如此好奇,也未隱瞞,提醒道。

“哈哈哈...那孔明兄可就找對人了,吾那兄弟,福不及萬一也。”原來談及的是項敖,便哈哈大笑,臉上也是一副得意之色,貌似是誇讚自己一樣。

聽得徐福也如此推崇,胡昭更是好奇,心中越發期待,便決定明日便出發前去拜會。“原本昭打算去潁川地界順路拜訪好友,今日有幸得俊傑消息,自當前去拜訪,明日便啟程前往。”

談到項敖,徐福也是甚為想念。況且前日得到消息項敖此時已是朔方太守更是想前往看望項敖。來襄陽地界本是拜訪龐德公便行離去,不曾想司馬徽也在龐德公處,更是碰上同樣俊傑的胡昭此人,便多待了些許時日。既胡昭此次要去拜訪項敖,自己可一同前往,也好有個照應。徐福原本是想在家多照料陪伴家母,然而徐福母親極為反對,一年以後硬實讓徐福外出求學。

“福本也打算去朔方看望敖弟,既然孔明兄也要前往,可否我二人同路有個照應?”

胡昭一愣,便作揖道:“如此甚好。”二人便向司馬徽二人拜別離去。

二人便相約同行,一起前往朔方拜訪項敖。司馬徽望著離去的二人感慨的望著龐德公:“尚長覺得若此三人相聚在朔方,會給天下帶來些許改變麼?”

“或許吧,誰又能卜後世?”龐德公微微一笑轉身入屋,司馬徽見狀,亦是微笑不語。

項敖這段時間極為繁忙,每日不是同薑炎研究雞鹿塞的重建工作,就是不聽催促種子的問題。而朔方郡雖有沃野縣廣袤的沃土,但中原耕種的大米、水稻並不是太適合河套之地耕作。

項敖也知道若按往日一般耕作極難讓朔方富足起來,便自己帶著數人到處尋找是否可有適合種植的地方特色作物。朔方郡在極盛時期,種植最多的便是小麥,此次尋得的最多的種子也是小麥。

因多年外族侵擾,導致河套平原荒廢極多,雖年前項敖安排人恢複不少,但要大量增加農作物產值,如此土地數量肯定是不夠的。不過讓項敖更為困擾的是耕作的百姓太少了。

小麥種子已準備妥當,在等月旬就可播種,項敖現在的重心便是如何擴充朔方治下的人口。為此,項敖在與周邊各郡的郡守協商過後甚至下了狠心頒布收納難民的政令,並命人傳至整個並州。

數年之內,不僅僅是各地士族豪強兼並土地嚴重,導致許多百姓無地可耕,同時大漢各地頻頻出現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大漢各州難民數量極快增長。項敖所領的朔方郡底子本來就很薄,如此大規模接納難民是極為有風險的,若是前來避難的難民太多,朔方郡是肯定承受不了的。項敖也隻敢在並州境內收納,畢竟並州總人口隻有那麼點,能來的難民又能有多少?

相對於整個大漢貌似被蒼天懲罰的景象,項敖這幾日運氣極好,不僅發現河套平原許多特產,更是在項敖召集的不少的經驗老道的農戶幫助下,將特產量產的方法。比如玉米、高粱以前隻能當作當地小特產的物種,項敖也帶著眾人設法提高了將近五倍的產量,雖然比不上小麥產量,不過玉米、高粱在大漢許多地界也是稀罕物(不要問怎麼提高的,我也不懂,劇情需要)。

原本項敖還想能提高不少蔬菜的產量,奈何河套地區氣候太過幹燥,一眾農戶也是無法。

一晃便是月餘,不管是項敖的人口計劃與耕作計劃成績都是斐然。整個並州人口雖然不多,靠近司隸地區的郡縣也不是貧寒之地,卻擋不住士族對百姓無極限的壓迫,更擋不住項敖對百姓有有利的各項安排。

朔方郡內士族本就幾乎沒有,幾戶小士族也占不了多少地,項敖便以高價收購,開墾出來的新耕地項敖暫時也不敢納入郡府所有,因此項敖此時隻得先握在自己手中,以恐自己諸多安排被小人所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