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蔡邕獲免歸洛陽(2 / 2)

項敖極是擔心,但身邊又抽不出人來,隻得將小黑安排到蔡邕身邊,畢竟要說戰力,徒手之下,項敖都不是小黑對手。小黑雖是委屈,但也知道輕重,便嗚嗚的蹲馬上前麵。

蔡邕管家數月來日日與小黑相處,也隻小黑秉性,也不害怕,還安慰的摸摸小黑的腦袋。蔡邕也未阻止,畢竟也是自己學生一番心意,帶上小黑能傷到蔡邕和蔡琰的天下之人屈指可數。

就這樣,在項敖反複叮囑要多書信的言語中,蔡邕一行人便緩緩向東離去,隻留下一直探頭在外的蔡琰一直揮手致意,不知是告別還是提醒項敖要去看她。

項敖望著離去蔡琰,心中也是傷感不斷,畢竟蔡琰在薑堯兒來之前,對項敖諸多照顧,日久生情嘛,都是俊傑才女,互相傾慕也是必然。不過項敖並未及冠,暫時對男女之事也不是太急。況且朔方郡和劉宏密詔需要治理的事情太多,項敖的腦袋整天都是大的。

蔡邕離去也不是沒有好事。當今時代,隻要認主之後,就算是世家之人,絕大多數都會站在主家的立場為主家出謀劃策。比如現在胡昭所提出的問題。

“主公,當今天下士族對土地的兼並太過嚴重,百姓無地可耕。就算能租得土地,其上繳的田租對於百姓來說也是莫大的壓力,稍有天災,百姓便顆粒無收,甚至還要欠下士族豪強的田租份錢。雖然朔方之地士族幾乎沒有,未有幾戶小士族的土地也被主公收購,可日後若是主公被調離此地該當如何啊。”

項敖雖閱曆不足,但也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理。在作完全考慮之後,便拿出漢靈帝劉宏密詔交於胡昭閱過。而此密詔對胡昭的震驚可謂不小,甚至成為驚嚇都不為過。若不是對項敖又些許了解,胡昭此時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密詔啊,也太嚇人了。胡昭感激項敖對自己信任的同時,心中也是明了,從此恐怕無法脫離項敖這條船了。

“以孔明看來,如此看似國泰安康的景象還能平靜多好久?”

“主公,以昭之間,如此景象能堅持上十個年歲都是奇跡。吾朔方還好,地處邊境,人口極少,再加上主公仁德治理,境中百姓也能落得溫飽。可中原之地看似富足,可為了不被而死的百姓,落草為寇的不在少數。邊境叛亂越來越頻繁,天道無情,近些年來天災不斷。再回顧曆史上的陳勝吳廣之事,昭心中甚是擔憂啊。”

“孔明所言極是,若敖能以一己之力扶將傾之大廈,匡扶漢室那便是喜事,畢竟不管以何目的的戰爭,到最後受傷的還是百姓。若士族不作為也罷,若有士族不顧天下百姓,悍然挑起大亂,敖就算命隕,也得為百姓討回公道。”項敖眼神篤定,剛毅的臉龐更是不帶絲毫憐憫的情緒。

“昭餘生願追隨主公,赴死無憾。”項敖的情緒極富感染,胡昭心中一陣激動,原本跪坐的他便直接匍匐而拜。為百姓而為之不就是吾生誌向麼?得主如此,夫複何求。

“能得孔明之助,敖甚幸。”項敖扶起胡昭,兩人相視而笑。

“主公,元直乃是大才,若能得主公所用,定能如虎添翼。”

“哈哈哈...孔明埋沒了人販的天賦了。”項敖哈哈大笑,但眼中卻是了然:“孔明放心,吾已有辦法,隻需孔明偶爾給元直兄吹吹風即可。”

“主公英明!”主臣二人如同人口販子,一問一答之間已決定徐福去向。而此時卻在雞鹿塞與薑炎賣力的主持重建工作。雞鹿塞重建,招募許多年前年後投奔而來的逃難百姓,入籍朔方之後,項敖以工代賑的方式,付出勞動便可獲得不菲的工錢。百姓更是欣然通往,若不是項敖限製,恐怕許多牧民都跟去了。

在胡昭知道漢靈帝密詔之後,心中無數念頭都開始頻頻冒出。項敖原本早有安排,但還是想看看胡昭的意見如何,便一直細細的聽著。

而此時胡更為著急的便是人口之事,並州各郡人口不是太多,難民相對於中原數州要少很多,若是隻靠難民補充人口太過緩慢,跟不上項敖與胡昭定下的計劃。

項敖治下沒有把種族分得太過明顯,而且以胡昭看來,項敖如此以文化教化外族,比直接屠殺更為恐怖,所以胡昭也把人口的主意打到了南匈奴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