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姬噲趨前叩道:“燕公特使蘇秦、副使姬噲叩見趙侯,恭祝君上龍體永康,萬壽無疆!”
趙肅侯將蘇秦、姬噲打量一時,點頭:“燕使免禮,看座。”
蘇秦、姬噲謝過,起身走至客位,分別落座。
趙肅侯盯蘇秦有頃,微笑,拱手:“寡人早聞蘇子大名,今日得見,果是不同凡俗。”
蘇秦還以一笑:“一過易水,蘇秦就以香水洗目,不敢有一日懈怠。”
“哦,”趙肅侯傾身問道,“蘇子為何以香水洗目?”
蘇秦正襟危坐,睜大兩眼,眨也不眨地對肅侯好一陣凝視,方才抱拳說道:“為了一睹君上威儀。”
滿座皆笑。
趙肅侯開懷,傾身再問:“蘇子這可看清了?”
“臣看清了。”蘇秦朗聲應道。
“寡人威儀如何?”
“臣沒有看到。”蘇秦一字一頓。
在座諸臣皆是一驚,肥義、趙豹麵現慍容。
姬噲麵色微變,兩眼不解地望著蘇秦。
唯有趙肅侯無動於衷,依舊保持微笑:“蘇子看到什麼了?”
“慈悲。”
這兩個字一出口,眾人無不釋然。
趙肅侯微微點頭,拱手:“謝蘇子美言。”轉對眾臣,“寡人活到這個份上,本以為一無所有了,不想蘇子卻看出了慈悲。這兩個字,好哇,著實好哇,比威儀強多了。”再次轉對蘇秦,連連拱手,“謝蘇子美言!”
蘇秦拱手回揖:“君上謝字,臣不敢當。慈悲實出君上內中,臣不過說出而已。”
“好言辭!”趙肅侯點頭,切入正題,“屢聽樓愛卿說,蘇子有長策欲教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微微搖頭,拱手:“實在抱歉,蘇秦並無長策。”
樓緩急了,目示蘇秦。
趙肅侯略略一怔:“蘇子沒有長策,或有短策,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再次搖頭:“蘇秦亦無短策。”
趙肅侯真也愣了,掃過眾臣,見他們無不麵麵相覷,誰也不知蘇子又賣什麼關子。
趙肅侯似已猜透蘇秦之意,輕咳一聲:“蘇子既然不肯賜教,寡人隻好……”頓住話頭,假意欠欠身子,作勢欲起。
“君上,”蘇秦適時插上一句,“蘇秦既無長策,亦無短策,隻有救趙之策!”
眾人震驚。
趙肅侯重新坐穩,身體前傾:“趙國怎麼了?”
“趙國危若累卵,存亡隻在旦夕之間。”
此話可就大了,眾人不無驚詫,齊視蘇秦。
座中一人眼睛圓睜,出聲喝道:“蘇子休得狂言,趙有鐵騎強弓,險山大川,百年來左右騰挪,北擊胡狄,南抗韓、魏,東退強齊,西卻暴秦,拓地千裏,巍巍乎如泰山屹立,何來累卵之危、存亡之說?”
是新上任的上將軍趙豹。
蘇秦微微一笑,朝趙豹拱手:“趙將軍少安毋躁,請聽蘇秦細說。人之安危在於所處環境,國之安危在於所處大勢。大勢危,雖有破軍殺將之功,也難逃厄運,曾經強大一時的鄭國就是這樣亡國的。大勢安,雖有大敗卻無傷宗祠,泗上弱衛就是這樣求存的。趙地方圓兩千裏,甲士數十萬眾,糧粟可支數年,乍看起來堪與大國比肩。然而……”環視眾人,話鋒一轉,言辭驟然犀利,“趙有四戰四患,諸位可知?”
蘇秦、姬噲趨前叩道:“燕公特使蘇秦、副使姬噲叩見趙侯,恭祝君上龍體永康,萬壽無疆!”
趙肅侯將蘇秦、姬噲打量一時,點頭:“燕使免禮,看座。”
蘇秦、姬噲謝過,起身走至客位,分別落座。
趙肅侯盯蘇秦有頃,微笑,拱手:“寡人早聞蘇子大名,今日得見,果是不同凡俗。”
蘇秦還以一笑:“一過易水,蘇秦就以香水洗目,不敢有一日懈怠。”
“哦,”趙肅侯傾身問道,“蘇子為何以香水洗目?”
蘇秦正襟危坐,睜大兩眼,眨也不眨地對肅侯好一陣凝視,方才抱拳說道:“為了一睹君上威儀。”
滿座皆笑。
趙肅侯開懷,傾身再問:“蘇子這可看清了?”
“臣看清了。”蘇秦朗聲應道。
“寡人威儀如何?”
“臣沒有看到。”蘇秦一字一頓。
在座諸臣皆是一驚,肥義、趙豹麵現慍容。
姬噲麵色微變,兩眼不解地望著蘇秦。
唯有趙肅侯無動於衷,依舊保持微笑:“蘇子看到什麼了?”
“慈悲。”
這兩個字一出口,眾人無不釋然。
趙肅侯微微點頭,拱手:“謝蘇子美言。”轉對眾臣,“寡人活到這個份上,本以為一無所有了,不想蘇子卻看出了慈悲。這兩個字,好哇,著實好哇,比威儀強多了。”再次轉對蘇秦,連連拱手,“謝蘇子美言!”
蘇秦拱手回揖:“君上謝字,臣不敢當。慈悲實出君上內中,臣不過說出而已。”
“好言辭!”趙肅侯點頭,切入正題,“屢聽樓愛卿說,蘇子有長策欲教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微微搖頭,拱手:“實在抱歉,蘇秦並無長策。”
樓緩急了,目示蘇秦。
趙肅侯略略一怔:“蘇子沒有長策,或有短策,寡人能得聞乎?”
蘇秦再次搖頭:“蘇秦亦無短策。”
趙肅侯真也愣了,掃過眾臣,見他們無不麵麵相覷,誰也不知蘇子又賣什麼關子。
趙肅侯似已猜透蘇秦之意,輕咳一聲:“蘇子既然不肯賜教,寡人隻好……”頓住話頭,假意欠欠身子,作勢欲起。
“君上,”蘇秦適時插上一句,“蘇秦既無長策,亦無短策,隻有救趙之策!”
眾人震驚。
趙肅侯重新坐穩,身體前傾:“趙國怎麼了?”
“趙國危若累卵,存亡隻在旦夕之間。”
此話可就大了,眾人不無驚詫,齊視蘇秦。
座中一人眼睛圓睜,出聲喝道:“蘇子休得狂言,趙有鐵騎強弓,險山大川,百年來左右騰挪,北擊胡狄,南抗韓、魏,東退強齊,西卻暴秦,拓地千裏,巍巍乎如泰山屹立,何來累卵之危、存亡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