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你備注在生活線的朋友的數量在三個月都沒有刪減,這不能證明你的朋友圈的質量高或者是你和朋友的關係很穩定。相反,你要審視自己是否到了該認識新朋友的時候。
最後,你能調動朋友圈的多少資源?
這個問題與第二個問題相關。小宋的朋友圈中,生活線上的朋友很穩定,基本上都是大學同學。他把他們當作最重要的朋友,數年沒有更新、替換和變動。可是,這裏麵的人真的是他可調動的資源嗎?
小宋需要一筆資金周轉的時候,自然要求助朋友圈的人。於是,他向同學小李求助。小李表示,自己的家庭在炒股,賠了不少錢,自己很難。
可是沒過幾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宋和同學小王聚會。小王聊起近期小李在微信發了很多“炫富的日常生活照”,奇怪的是小宋沒有看到。他這才發現,小李利用微信“不給誰看”這個功能,單獨屏蔽了自己。小宋這時明白了一切:小李在心理上已經把自己從朋友圈裏開除了。
很多人把日常維護朋友圈看作一件麻煩事,並用一些借口讓自己繼續懶惰,例如小宋就是這樣想的:小李是我的真朋友,所謂“真朋友”就是平時不怎麼聯係,一旦有需要的時候,他一定會幫自己!
其實,別人沒有義務一直相信和支持一個漸行漸遠的人。如果你不利用朋友圈的功能與朋友保持有節奏的互動,讓對方了解你、信任你,縱使對方在你的朋友圈裏占據核心位置,可是你在對方那裏已經不是了。對方當然會防備你隨時有可能提出來的要求,尤其是小宋總在朋友圈發一些“錢不夠花”的抱怨和感歎!
大學的感情是純潔、難忘的,但是不能對其太執著。原來以為會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隻是原來是這樣。既然人在變化與流動,朋友圈就必須保持相應積極的改變。
我們不能苛求別人永遠單純不變,畢竟,我們自己也在變化中,不是嗎?
對於年輕人來說,非但不能排斥這樣的變化,反而要主動迎接變化。
40年前的人們,可能一生隻認識固定的一批人。而現在,人員流動性大,我們可能與最親近的朋友失去聯係。人與人隻要缺少麵對麵的交流,親密程度每年就會以15%的速度降低。可是,我們也看到了新的風景、新的人。在你新認識的、能夠麵對麵的人中,你有多強的能力增加親密感?把他變成朋友是你要做的事。
朋友圈的加加減減是必然的。雖然社交網絡號稱能解決這個問題,使我們想跟多少人對話就跟多少人對話,但是無論社會怎樣變化,一個人隻能和數量非常有限的朋友保持互動。親密關係需要的情感和心理投資相當大,而我們擁有的情感資本和時間資本一定是有限的。
我們要擔心的不是技術上增加多少人的問題,而是如何與有限的人進行高質量的互動。
互聯網產品是層出不窮的,即便是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將來依然有可能被新的產品所取代,而信息管理的能力則是伴隨我們生活的重要財富。
再比如,你備注在生活線的朋友的數量在三個月都沒有刪減,這不能證明你的朋友圈的質量高或者是你和朋友的關係很穩定。相反,你要審視自己是否到了該認識新朋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