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別人信任你(2 / 2)

我說:“那您為什麼會有那麼好的精力接待那麼多人?”

他笑了笑,說:“一個人必須有好的勢頭。因為人很奇怪,當你精神萎靡的時候,別人好像覺得不批評你幾句都不行。相反,你精神抖擻的時候,別人一接觸你,就會願意接受你。我們沒必要養尊處優,才有好的精神狀態。創業公司就該如此,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身體狀態。”

聽完他的話,我很有感觸。也許我見他之前,準備的那些問題都沒有太大的用處了。因為我的疲勞讓他不會打起精神回答我的問題,而他的神采奕奕,讓我的思維跟著他跑了起來。

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這個案例同樣很有作用。我們現在常常感覺自己一直在吃苦,其實未必是真的吃苦,往往是看到別人吃螃蟹,我們一看自己碗裏隻有青菜,就覺得是在吃苦,實際上離真正的“苦”很遠。

不必總覺得要讓身體恢複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才是一個良好的狀態。你可以今天不見某個人,但是到了你們相約見麵的時候,你就應該帶著好的精神狀態一起上路。

別人對我們產生信任的感覺,有時候的確是感性和盲目的,正如有句話所說的:“人是感性的動物,隻是偶爾理性。”

我剛到大城市發展的時候,老家來了一位校友。校友帶了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同鄉,想來北京找點活兒幹。

他當時找到我,我問了一圈人,的確是幫不上什麼忙。

我內心有些過意不去,於是就帶他們去一家特有名的餐廳吃招牌菜。

當時花了不少錢,結賬時,大家沒想到這麼多,都不想讓我一個人掏錢,於是紛紛表示願意自己出錢付賬。

他們不賺錢卻要花錢,我實在不忍心,於是就趕緊說:“不用擔心我,我認識這家店的老板——”我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大家也沒問。會意之後,他們馬上就不搶著付賬了,這也是我願意看到的。

其實,我的確見過這家店的老板一兩麵,不過不熟,所以我也沒有說後麵的話,但是大家以為我省略的話是,我因為有關係、能打折,或者少花錢。

那一頓飯,基本上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後來的半個月,我都是在很窘迫的狀況下度過的。

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有的老鄉回老家之後,不但描述了我的盛情款待,更重要的是,還講了我如何有本事,與大餐廳的老板都如何熟悉,如何吃飯都不用花錢……

就這樣,有個生意人通過這些描述找到了我,問能否介紹他與這家餐廳的老板認識一下,他想提供一個有特色的當地土特產的低價供貨。

沒辦法,我隻能硬著頭皮上,沒想到很順利地把老板約了出來。

更妙的是,兩個人的生意居然談成了。此後,我就真的成了這家餐廳的貴賓,吃飯真的可以打折了。

這件事情在我的經曆中算不得大事,卻讓我很真切地體會到:別人的信任並不是全靠他理性分析得來的,有時候,你給別人營造的感覺好了,你的機會自然就會多起來。